文档介绍:哲学家的咖啡馆——少女与教授关于人生的书信〔德〕诺拉·K〔德〕维托里奥·赫斯勒著卫茂平译哲学家的咖啡馆蔡翔哲学对人的生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可是在更多的时候,人们对哲学却有着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这种感觉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哲学对人乃至社会的渗透和影响,以至它更多地在学院里徘徊。因此,如何使“最玄奥的哲学观念坦荡地通向普通读者的心田”,常成为许多作家的梦想。而早在1975-1977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就曾成功地推出一档电视系列节日。麦基和14位当代思想大师就许多哲学问题进行恳谈,把当代各哲学派别的思想观点以简洁凝练的形式和风格介绍给大众。后来这些淡话汇编成《思想家》一书,并于1987年在中国出版,一时影响甚广。就其思想深度而言,《哲学家的咖啡馆——少女与教授关于人生的书信》当然无法与《思想家》相比拟。严格地说,这是一本通俗读物,是一本有关哲学问题的非学术专著。但是它的充满童真的超凡的想像力,极其生动有趣的叙述方式,却将那些深奥的哲学观念变得朴实易懂,似乎更适合我们这些非哲学专业的普通读者阅读。这本书由少女诺拉和教授赫斯勒的通信组成,而据出版者介绍,这些信件是完全“真实”的。《苏菲的世界》的出版,使我们从某一角度进入了儿童的心灵世界,而近年写作的非常成人化(已逐渐涉及影响到国内的出版界)现象,使我们愈来愈多地开始重视儿童的思考乃至以及他(她)们的思维方式。我们当然会惊讶于诺拉的聪明机智,充满幻想,她在信中不停地提问:时间是一种幻觉吗?动物有意识吗?宇宙是否无限大?……等等,等等。而在这些提问中,涉及到了哲学中许多永恒而有趣的问题。似乎没有必要怀疑诺拉存在的真实性,而在某一方面,诺拉的充满童趣的提问恰恰在无意中逼近了哲学的本质——幻想。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无价值的生活。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实际上是生活在无数个由假设构成的观念之中。因此,如果不想使信仰变成教条,就必须不断地激励想像,运用智慧,对假设进行质疑。而儿童的幻想在这方而恰恰是最有哲学意味的。赫斯勒在本书中读到“惊讶和好奇架起从童年到哲学的桥梁”时,就说过“童年的三特点——游戏乐趣、幻想和天真——,也是每个哲学家不可缺少的东西。失去他们会有重大损失”。他甚至例举了许多大思想家,说明他们是如何自十几岁开始就“为一些”“问题”所困扰。当然幻想“也得受到约束”,要深入问题的本质,“抽象的概念和逻辑非常必要”。这也是教授赫斯勒之所以区别于少女诺拉的一个基本条件。但是赫斯勒在此并没有扮演一个令人生厌的老学究的形象,似乎诺拉激励出了这位教授的同样充满童趣的想像,从而设想出一个哲学游戏。他臆造出一个从古至今的伟大哲学家们聚会的地方,在“哲学家的咖啡馆”中,他们走到一起,讨论诺拉的信。我们在这家咖啡馆中,可以见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也可以见到让·雅克、尼采,甚至马克斯·韦伯等等。而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们围绕诺拉的提问互相日争执,整个哲学史的全部论据在此交锋。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某种文学的叙述方式被引进到枯燥的哲学写作中,从而使这本书变得神采飞扬、生机盎然。在诺拉和赫斯勒的通信中,许多地方都提到了“上帝”的存在,并为此质疑和论证。而在许多时候,“上帝”已经走出神学领域,某种程度上甚至被“哲学化”了。当然,同样必须指出的是,由于作者的西力宗教背景,在论述“上帝”的哲学意义时,亦不可避免地把他们的宗教信仰带进哲学论述中。指出这一点是为了提请读者在阅读中注意,同时对书中的某些西方哲学观点也应该加以鉴别、分析,不能盲目接受。由于技术的高速发展,从而使现代化程度日愈加快,但同时也使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实用。或许止是出于这个原因,儿童免受技术污染的童真和幻想,反而容易激发出我们对世界对未来的想像。这可能也是许多成年人乐于阅读,比如《苏菲的世界》,比如《哲学家的咖啡馆》这一类充满儿童想像方式的书籍的原因。2001午9月于上海前言在这本书中印出的信有以下来历。诺拉很久以来对哲学问题感兴趣。11岁生日那天她得到了乔斯坦·贾德的书《苏菲的世界》。她饶有兴趣地读了这木书,并且被激发出好些问题。在我作客时她对我提了这些问题,因为她知道我教哲学。通信伊始,她就想从我这里知道,在最后一只恐龙死亡后,是否还存在关于这个种类的柏拉图式的观念——一个完全能对其独创性提出要求的问题。我尝试着对她解释,为什么关于恐龙的观念与个体的灭绝无涉——一个让她感到满意和导致我们的别名“迪诺-诺拉①”以及“恐龙观念”的解释。作为对她的问题意义的认可,我在圣诞节寄给她一块恐龙杏仁糖果。随着她的答谢卡开始了我们的通信。维·赫①迪诺(Dino)为恐龙(Dinosauner)一词前半部分的音译,译者注。目录前言少女时代和哲学——维托里奥·赫斯勒的后记诺拉的结束语译后絮语信Letter1亲爱的维托里奥:非常、非常感谢迪诺——杏仁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