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oc

格式:doc   大小:82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oc

上传人:柯 2020/4/23 文件大小:8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组二〇〇五年十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背景在建筑建造与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50%以上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与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50%左右;与建筑有关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40%。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与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与高效使用空间,与自然与谐共生建筑。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研究,许多国家与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与评价体系,有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与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与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与保护环境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与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与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建筑理念。我国资源总量与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与公共建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在《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通知》(国发[2005]21号)及《建设部关于建设领域资源节约今明两年重点工作安排意见》(建科[2005]98号)中均提出了完善资源节约标准要求,并提出了编制《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标准具体要求。二、编制原则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3、体现过程控制。4、定量与定性相结合。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三、编制情况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2005]63号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借鉴国外同类标准,进行了专题剖析研究,召开了专家研讨会,开展了《标准》试评工作,经反复讨论、修改,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四、标准简介《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与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各大指标中具体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三类。其中,控制项为评为绿色建筑必备条款;优选项主要指实现难度较大、指标要求较高项目。对同一对象,可根据需要与可能分别提出对应于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指标要求。绿色建筑必备条件为全部满足《标准》第四章住宅建筑或第五章公共建筑中控制项要求。按满足一般项与优选项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对住宅建筑,原则上以住区为对象,也可以单栋住宅为对象进行评价。对公共建筑,以单体建筑为对象进行评价。对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评价,在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评价,制定本标准。、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统筹考虑并正确处理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辩证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与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与高效使用空间,与自然与谐共生建筑。(主要指城市内)气温高于周边郊区现象,可以用两个代表性测点气温差值(城市中某地温度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