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澄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11-05-30           浏览量:110 次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推进“三县”建设宏伟目标的攻坚时期。科学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对于促进澄城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省市规划编制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结合我县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十二五”期间发展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园区引领、项目带动、招商强县、创业富民主战略,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提前超额完成,经济社会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五年是我县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社会民生改善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这一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十一五”末,,,年均递增19%,占“十一五”%。人均GDP由2005年的4547元增加到12500元,占“十一五”%,年均递增2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5年的25:38:37调整为24:47:29。,占“十一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54亿元,是“十五”时期22亿元的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653元增加到3936元,占“十一五”%,年均递增19%。,占“十一五”%,年均递增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751元。
(二)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工业经济大幅攀升。积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培育形成了卷烟、煤电铝、太阳能光伏、涉农加工等四大工业支柱产业集群,工业经济整体质量明显提升,新型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十一五”末,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32家,较2005年增加22家,,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发展规划修编完成,管理体制初步理顺,组织机构得以健全,水、电、路、讯、气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被确定为全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点产业园区。工业园区被命名为陕西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被命名为全国农副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和全省唯一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两大园区入驻企业达到77户,累计完成投资63亿元,2010年产值达到39亿元。农副产品贸易园区发展个体工商户403户,建立营销网点和各类中介组织26个,。14个乡镇创业园初具雏形,,落户企业132户。韦庄农民工创业集聚区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五个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园区之一,成功举办了陕西•澄城全民创业博览会。2010年底,全县中小企业总数达499户,,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力军,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现场会在我县召开。
(三)项目建设力度加大,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健全机制,浓厚氛围,过硬措施,项目建设接连取得重大突破。拓日太阳城、顺昌焦化、三秦能源、群生电力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相继引进建设,极大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五年期间,全县共确定并实施重点建设项目85个,完成投资87亿元。招商引资形式多样,成果丰硕,五年共签定项目合同108个,合同引资132亿元,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提供了动能。
(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城乡建设步伐加快。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全县形成了苹果、生猪、经济林、劳务输出四大农村支柱产业。。2010年生猪存栏达到55万头,出栏68万头,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快步推进。,,优果率提高到76%以上。花椒、核桃、柿子等经济林发展到40万亩。劳务输出产业不断壮大,外出务工人员年均稳定在6万人(次)。农田水利、安全饮水和扶贫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十一五”期间,全县实现了村村通油路的目标。县城“一城三创”活动全面展开,总体规划和县域村庄布局规划修编完成,实施了古徵街南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