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教务处二○一五年十二月前言在高等教育日益走向内涵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通过科学管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所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也是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特别是内涵提升时期必须很好地解决的一个问题。临沂大学作为山东省省属高校,自开展本科教育以来,就本着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创新、特色、质量、开放、效益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本科教学各主要教学环节,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加强过程监控,逐渐构建并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本科教学环节标准体系。教学质量环节体系主要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管理五个方面的内容。专业建设涵盖了从专业增设到专业建设、专业改造、专业调整、培养方案等;课程建设涵盖了从课程本体建设到课程实施、课程评估,从课程开出前的备、听、评审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等;实践教学涵盖了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到实验教学、实习与基地建设,毕业论文等,以及考核考核、教学管理与评价等各环节。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专业建设、培养方案管理、课程建设、师资队伍、教材选用与建设、备听评审、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见习实习及基地建设、毕业论文(设计)、考试考核、成果奖励、校院二级管理与运行等十五个重要环节。由于各教学环节内容及质量标准分散于学校、教务处下发的各类文件、通知中,教学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在使用过程中感到不方便。为了便于使用,教务处选取了十五个主要教学环节,汇编成册。教务处二○一五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专业建设 3第二章培养方案 13第三章课程建设 15第四章师资队伍 34第五章教材选用与教材建设 47第六章课程开出备、听、评、审 51第七章课堂教学 54第八章实践(实验)教学 60第九章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 70第十章实习与基地建设 76第十一章毕业论文(设计) 85第十二章选课管理 104第十三章考试考核 106第十四章成果奖励 115第十五章校院二级管理与运行 119附录:临沂大学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123临沂大学本科生实验教学工作管理规定 128临沂大学本科学生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 133临沂大学课程补考及重新学习管理办法 138 第一章专业建设一、新办专业设置(一),满足地方人才需求。在制订专业设置方案与申报新专业时从校内、校外两个层面、从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充分听取地方人事、劳动部门及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学校办学条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才需求,立足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形成合理的专业学科结构,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设置。,符合“为沂蒙服务”的办学宗旨,有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二)。在做好新上专业建设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分步建设,按照课程要求,师资、图书、设备、教学文件等原则上于相关课程开出前一年内前完成建设任务。。在学校专业整体规划、改造、发展的基础上突出新上专业建设,优先保证新上专业的条件配置,保证新上专业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新上专业建设与学校整体学科建设及学校的整体改革与发展相结合,形成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及学生成才需要,在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不断改革与完善。(1)将新上专业课程建设纳入课程建设工程,按照课程要素进行逐项建设。通过教学内容及载体、教师、学生、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环境与实验实习条件、课程管理等课程等要素建设,促进课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将新上专业课程建设与地方需求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结合,重视课程内容的及时更新,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2)强化新上专业课程开出前的备听评审工作。新上专业首次开出的课程,课程开出前主讲教师原则上完成课程的全部备课任务,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因教师教学水平原因导致不能开出的课程,实行外聘。(1)建立以实验教学、毕业论文(设计)、见习实习、社会实践、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实现实践教学课程化,突出学生能力培训和创新精神培养。(2)做好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新办专业招生前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制订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基地建设规划,并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所有基地应于学生进入基地前的一个学期内建设完毕,确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