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实践研究摘要:游戏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在教育学界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与认可。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一切行动从自身兴趣出发。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可以说幼儿与周围环境进行互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游戏,所以幼儿教育要从这一年龄阶段孩子的自身特点出发,用游戏的方法将幼儿的学习与生活有机结合,给幼儿带来游戏的快乐的同时促进他们知识技能的学习。本文围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这一主题展开探究与思考。关键词: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有机结合幼儿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弱,情绪化严重,如果不用正确的方法加以教育引导往往事倍功半。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这是教学与游戏有机结合的理想模式,能激发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意识,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同时是主动学习的过程,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一方面保证幼儿得到游戏中的愉悦体验,另一方面达到教育的目的。一、精心设计游戏,促进幼儿全方面发展课程游戏化不仅仅是带领幼儿做游戏那么简单,教师需要考虑教育目标、幼儿的能力、客观条件的限制及安全等各方面的问题。首先,要保证游戏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幼儿的需求和愿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需要游戏活动本身保持动态的发展,保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与周围的世界进行互动,在不断的感知与理解中形成对于事物的认识。如在学习数字比大小的时候,可以进行吃数字的游戏,每个学生身上贴一个数字,在老师发布大数字的口令的时候,数字大的学生可以通过揭下同学身上比自己小的数字获得游戏的胜利,在老师发布小数字的口令的时候,数字小的学生可以揭下比自己大的数字,在游戏中加强幼儿对于数字大小的掌握,这个游戏还可以在今后更深入的学习中得到进一步的升级。在学习数字加减的时候,老师发布大数字的口令,学生可以通过揭下别人身上的数字与自己相加获得更大的数字,而老师发布小数字的口令,学生可以通过揭下别人身上的数字与自己相减获得更小的数字,这样在获得动态体验的游戏中丰富孩子的知识,让他们感受到游戏的快乐。其次,要控制好游戏的难度,游戏难度较低,会使幼儿丧失游戏积极性,无法全身心地投入游戏,而游戏难度太高,则会挫伤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因为无法顺畅地进行游戏而终止游戏,所以游戏挑战的难度要有利于幼儿在游戏中一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在不断的尝试和挑战中完成游戏并且获得自我满足感与成就感。在一些主题游戏中,教师可以将游戏的难度,调动幼儿继续游戏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把控客观条件,让幼儿更好地接受游戏化教学,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体验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游戏活动必须有充分的外在条件的保障,包括游戏时间、游戏场地及游戏材料。在游戏时间上需要保证充足连续,否则会使幼儿在被打断时兴趣索然,再继续的话也难有很好的效果,可以将一日活动中较零散的时间整合到游戏时间中,通过调整生活时间将游戏时间与生活规律同时最优化。二、及时进行反思,促进教育模式优化幼儿园课程教学游戏化强调幼儿活动的开放性和创造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包括对于幼儿活动情况的分析和反思,以及教师自身对于幼儿活动的支持与反馈,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另外,课程游戏化要集合教师的集体智慧,不同教学风格、经验背景的教师所思考的游戏化方式不同。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