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反思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尧水学校罗端年1、要凸现整体观念:     1)读整本书的观念,如《卡罗纳》一课,学前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爱的教育》,在学本课过程中,才可“窥一豹见全身”,充分发挥课文作为例文的作用。可加深对文本中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     2)对文本的点上挂下连,串联思考。注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2、人文点挖掘有点虚高化。定的点太高、太正统。惯用的方法:拉出文章中心句,再到文本语言中去循点品味,寻根究源。如《父亲和鸟》,先让学生拉出中心句:父亲爱树林,爱鸟。然后学生从父亲的动作(望、闻)、语言中去体会父亲对鸟的爱。听来在师生对话中感觉到有种贴标签的感觉,其实,从前面父亲的话中,我们感受到的更多的是父亲的知鸟、懂鸟,而爱鸟则是一个更上位的概念,如果直接往爱鸟上靠,则有一种“跃迁“的感觉,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不再真实、自然,变成了一种标签式、口号式的套话。3、关注语言表达形式。课堂要散发浓浓的人文气息,关注语言表达形式很重要,但对语言表达形式的提炼要做艺术引领,不做牵强、生硬的告诉。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中写父亲挖了8小时、16小时、36小时,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从中体会父亲挖的时间长,挖得辛苦,突出了父爱的伟大。语言表达形式的体会是为理解内容、感悟主旨服务的,一定要在对文本的感悟达到一定的深度后再顺势引领,不做孤零零的告诉。4、关注低段教学的情趣性。低段文本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教学切忌理性。通过角色置换、板画辅助、音乐渲染等手段,激活课堂,使教学变得富有生趣。如《我是什么》一课是常识性课文,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渗透着有关水的变化的知识,教学时也可两者兼顾,情、智共赏。课依始,可让学生角色置换,把自己当成可爱的小水滴,与文本做零距离的接触对话;其次,老师可充分发挥板画功能,揭示水的变化,课堂便会充满童话的意境。《雨儿在歌唱》一文,写“雨下在开犁的土地上”一段,引导学生表演,通过表演理解“拱”“呛”,课堂上学生兴味盎然,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