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眼中的灵动课堂扬中市丰裕中心小学杨荣芳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如何上好美术课,如何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我们很多美术教师常想常思的问题。在新课程理念影响下,新的教学行为不断涌现,给美术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面貌。在与新课程朝夕相伴的日子里,我们聆听了许多关于新课标解读的报告,也观摩了不少新理念下的“公开课”、“研讨课”、“展示课”、“评优课”。在这些美术课堂教育中确实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启发了我们的思维,一时百家争鸣,迭有创举。但究竟怎样的美术课堂是“灵动”的课堂呢?我想:一、灵动课堂中需要激发兴趣但不等于只求兴趣教师过分地追求以美术兴趣为动力,重视感受,但忽视了基本技能与知识的掌握,忽视了以审美为中心的这一重要理念,追求形式上的热闹将使美术课变相成了活动课。其实,美术课更应该抓住美术课最本位的东西来进行教学,过分地追求美术趣味性、娱乐性则会使美术教学误入歧途。《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而并非纯粹是表面的、形式上的为兴趣而兴趣的教法。二、灵动课堂中的小组合作不等于分小组坐一起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学习方式,在《美术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也提出学生要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体验美术乐趣,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走进我们现在的美术课堂,合作学习似乎也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究竟有多少做法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呢?虽然有时,请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活动小组并合作完成一件作品,造成有的组人多得坐不了,有的组里却没有几个同学,甚至在学生创作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只顾自己做自己的,有一些临时组成的小组为用材料发生了争执,不欢而散,另有几人坐在座位上左右观望,依赖别人做,自己却不动手,最后展示作品时,大部分都是学生单独制作的。从表面上看,这样的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讨论时间给的不够,没有很好地分组,合作学习显得匆忙、零乱。专家指出:合作学习由以下要素构成,即: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所有学生能进行沟通,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以及对活动成效评估等。许多教师片面地把“合作学习”由字面上简单地理解为小组共同学习,至于如何教会学生有效地合作,如何摆正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地位则不去探究。三、灵动课堂中的好课件不等于精美的动画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多媒体便是其中之一。但运用教学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种手段,它能解决传统教学中承载信息的种类和能力十分有限的问题;能对课堂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启发性地展示;对普通媒体难以呈现的内容可以进行直观地展示;对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或无法见到的现象及抽象的内容进行具体地展示,使学生加强理论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尤其显示它的重要性,这也是美术教程内容的广度所决定的。但是老师们往往有个误区,以为课件做的越精美才是越好,在上优质课前比拼着做课件,甚至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制作课件上,实际上呢,制作课件应该以如何更有效、更快速地解决本课的重难点问题开展。“灵动”的课堂应该紧扣教学的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