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心肺复苏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7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心肺复苏教案.doc

上传人:changjinlai 2020/4/28 文件大小:7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心肺复苏教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判断在事故现场伤员意识、呼吸和心跳是否存在的方法学会在心肺复苏模型上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2、过程与方法:创设一个情景,导入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和理念,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师生点评,使学生初步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要领,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更加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二、教学重点:心肺复苏的操作教学难点:学生珍爱生命情感的建立三、教学方法:讲解、讨论、点评、归纳、实际操作建议:全班学生6~7人为一组,围成一个大圆圈,老师站在中间讲解和演示四、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心肺复苏人体模型及打印机五、教学流程:导入——讲授心肺复苏的理念和基本方法——学生学会判断伤者的意识、呼吸和心跳——学生知道心肺复苏的基本方法——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心肺复苏的操作——第一组学生2人操作,本组学生提示——其他组学生点评,教师点评——第二组学生操作并谈体会——第三组学生操作,机器打分——教师小结——课后思考六、教学内容:导入:案例1:2006年7月10日,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女记者曹爱文赴山区现场采访落水儿童事件,在120急救车未抵达现场之前,现场围观的当地村民无人懂得急救知识的情况下,对小女孩实施急救,但因施救不得当最终未能挽回女孩的生命。案例2:我校03届学生夏某某,2003年的一天,因在家中洗澡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其父立即把她带离现场后予以施救,刚开始夏某没有任何反应,但其父并未放弃,继续对其施救,终于把女儿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提问1:从上面的两个事例中,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第一个溺水的女孩没有救活,而第二个女孩重新获得生命?回答1:①及时施救②方法得当讲解:以上事实告诉我们,当人们在家里或公共场所遭遇突发事件,如溺水、煤气中毒、触电、车祸、化学品爆炸或其他意外等紧急情况,而专业人员尚未赶到现场,对伤员及时予以施救显得多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一个或若干个鲜活的生命。有数据表明,当人们遭遇上述意外情况,一旦发生心跳骤停、呼吸停止时在4分钟以内进行心肺复苏,存活率达到43%~53%在8分钟以内进行心肺复苏,存活率达到10%在10分钟以后进行心肺复苏,存活率达到0%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4~6分钟每年9月9日,是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确定的“世界急救日”,今年的主题为“拯救生命,一视同仁”。讨论1:如何判断人死亡的标准?请从下列选项中作出选择①呼吸没有②心跳停止③脑死亡学生讨论后回答1:①②③教师讲解:在一般情况下,心跳停止4分钟之内,即脑组织缺氧4分钟之内,可以恢复其原有功能,心跳停止超过4分钟,易造成脑组织永久性(不可逆)损害,甚至导致死亡。因此,人们把意外发生后的4~6分钟称为“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本节课的主要内容::ppt一、心肺复苏的概念-—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英文简称:CPR(CardialPulmonaryResuscitation)二、心肺复苏的基本方法:讨论2:心肺复苏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学生讨论:教师归纳:①人工呼吸②胸外心脏按压三、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教师先讲述,,施救者站在伤员的右侧。老师边讲解边演示一遍,,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