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论《白鹿原》中的女性悲剧咸阳市秦都区马泉中学张崴内容摘要:《白鹿原》是一部以悲剧艺术在新时期长篇小说领域见长的文学作品。其悲剧精神在传统礼教文化对一系列女性生命的压抑、人性的扭曲以及毁灭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田小娥因不甘屈于屈辱的境地,大胆追求欲望的满足而得罪传统礼教,惨死于公公之手;白灵所具有的独立意志与要求服从权势者意志的现代政治相抵触,死于革命内部的肃反运动中;鹿冷氏在礼与欲的挣扎中走向疯狂,最后被父亲下药毒杀。她们的死亡彰显了传统封建礼教和现代政治的阴暗面,揭示了封建宗法伦理道德规范掩盖下“吃人”的社会本质,为我们如何更好的继承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关键词:女性悲剧白鹿原命运根源引言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基本上都是以男性为中心,女性为附庸。女性处于被歧视、被压迫的地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把女性打入与“小人”同类的行列,“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因此,随着时间的流失,人们不知不觉地给女性套上了难以解脱的枷锁,扼杀其人性,束缚其才智,使泱泱大国的半边天晨星寥落。《白鹿原》作为中国当代长篇小说悲剧艺术成熟的标志,深刻的历史悲剧意识是其艺术价值及其在当代文学中取得重大突破意义的最根本的体现。而其历史悲剧意识恰恰在一系列女性的生命历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阐释。在这部作品中,几乎所有女性都处于被束缚、被压迫的“附庸”地位,为了追求美好的爱情和政治理想,实现人生理想的自我超越,她们与强大的封建社会传统文化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但无论怎样努力,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其悲剧之所以产生,无疑是由于她们所面对的是一个异常坚固的封建堡垒,是一个不把女人看作人的时代,是一个男权主义的时代,是一个封建吃人的时代。本文正是通过田小娥、白灵和鹿冷氏三个典型人物悲剧命运的分析,表现了传统伦理道德对人性、人的生存的扼杀,残酷的政治斗争对人的价值的毁灭,丑恶的社会势力对人性的扭曲,揭示出封建宗法伦理道德规范外表下“吃人”的社会本质。一在封建社会里,女性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基本上都集中在爱情婚姻上,可以说,爱情至上是她们生命意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白鹿原》中的田小娥也不例外,与封建社会的大部分女性一样,她也有着对自己理想爱情的追求,也希望能有一个疼她爱她的男人每天陪在她的身边。这也是作为一个正常女性最基本的人生追求和希望,尽管那么简单,但对于她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可及。她虽美丽动人,温柔贤淑,但命运又是那样的不济,竟被田秀才许配给年过花甲的郭举人做妾,她们的年龄相差很大,没有任何感情基础,这样的婚姻必然会走向失败,更何况她不是妻子只是一个“填房”,一个妾的身份。作品也说到,她在郭举人眼里只不过是性发泄的对象、泡枣的工具和任意使唤的仆人。她活着没有人格,没有尊严,就连一只狗都不如,只是一个百分百的性奴隶。因此,她的感情和欲望受到压抑,作为一个年轻、充满活力、欲望极强的女人,出于本能的需要,见到黑娃时,情和爱的神经受到了牵动,生命意识得到了激活,压抑扭曲的情感和欲望得到了合乎人性和天道的宣泄。从最初“交接碗筷时男女间手指和手指接触”的瞬间开始,首先是肌肤接触,继而是心灵的碰撞,最终溅出了性爱的火花。从而开始了“黑娃和这个小女人的全部有幸和不幸”。她与黑娃的相好,决不是简单地为了满足人的基本欲望,在一定意义上是对封建传统道德的宣战,对粗暴践踏人的权利的愚昧落后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控诉。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个柔弱女子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的,值得肯定。在当时的社会,黑娃与小娥的相好,是不符合伦理的。她们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何况小娥是有夫之妇,那更是封建伦理所不允许的。俗话说得好“纸是包不住火的”,她们两相好的事情不久就东窗事发,于是黑娃被辞,小娥遭休,田秀才“觉得女儿败坏了风俗,丢失了脸面”①(p135),想尽快地把她打发出去,心情“像用锨铲除拉在院庭里的一泡狗屎一样急切”(p135)。正在这个时候,刚好黑娃上门打工,赶了个正着,便主动求亲,最后顺利地娶了小娥。对于小娥,此刻可谓绝处逢生。于是她跟黑娃来到了白鹿原,理想只不过是做一个名正言顺的庄稼媳妇,与黑娃长相厮守。然而,在白鹿原人们的眼里,同样没有把田小娥看成人,不是灾星,就是烂女人。他们一到白鹿村,就遭到了黑娃他爹鹿三的怀疑,把黑娃叫到一边严加审问:“哪儿来的?搭眼一看就知道不是穷家小户女子,怎么会跟你走,三媒六证了吗?说!给老子说清白!”(p117)后来在白嘉轩的建议下鹿三不久就知道了整件事情的经过,他断然说:“你快点把这个婊子撵走!你要是不舍得就不是我儿,你就马上滚出去!永生永世都别进我门!”(p117)黑娃求告无用,她母亲哀告丈夫,都不能使鹿三回心转意。小娥不但不能进祠堂白祖宗,更得不到公婆的认同被赶出了家门,两人被迫住进村子东头一孔破塌的窑洞,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家,开始了不平凡的辛酸岁月。小娥激动的呜咽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