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重要斑岩铜矿找矿勘查案例美国西南部克拉马祖铜矿的发现与勘探智利北部斑岩铜矿找矿勘查墨西哥卡瑞达德(Caridad)铜矿的发现印度尼西亚铜-金矿的找矿与勘查美国西南部克拉马祖铜矿发现与勘探美国西南部铜矿资源丰富,主要是斑岩铜矿分布在亚利桑那州;克拉马祖铜矿位于该州南部,发现前该州已探明11个具有工业价值的斑岩铜矿;矿床1970年发现于已知矿床—1943年发现的圣马纽埃斑岩铜矿西南约3km处,为一个隐伏矿床;,%(320万吨金属铜);:晚白垩世(拉拉米期)二长斑岩岩脉或小岩株侵入到前寒武纪石英二长岩;与侵入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斑岩型矿化-蚀变形成圣马纽埃-克拉马祖铜矿,矿化几乎对等地产在二长斑岩和石英二长岩中;早第三纪安山岩和碎屑岩互层堆积;中第三纪砾岩.(以及其后的抬升和断裂)克拉马祖铜矿的发现得益于热液蚀变及分带性研究和对矿田内断层性质的正确判断热液蚀变及其分带性研究:克拉马祖铜矿发现以前人们研究了圣马纽埃铜矿的热液蚀变,但认识分歧很大;包括蚀变分带划分,各个蚀变带的蚀变强度以及彼此关系;尤其对矿体核部的黑云母-钾长石蚀变带及其蚀变强度的认识甚至相反;1953年,分出4类蚀变,即高岭石-明矾石蚀变,水云母-黄铁矿蚀变,绢云母-黄铁矿-黄铜矿蚀变和边缘黑云母蚀变;认为高岭石-明矾石蚀变最强烈,应是蚀变带的中心;没有认识到蚀变的规律和找矿方向;10年后(1963年)圣马纽埃矿床的勘探者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主要通过野外详细的地质测量和岩石学工作,准确认识了蚀变和矿化的分带性,提出三个蚀变带和四个矿化带对断层性质的正确判断:矿区断层发育,圣马纽埃断层是最长的一个,走向NW,倾向SW,它被两个高角度正断层切割;这个断层倾角小,大部分地段小于45°,在矿区平均25°,最初很多人认为它属于逆断层;1953年,在圣马纽西南区先前的钻孔中见到砾岩与斑岩的断层接触,断层面倾向SW,倾角15°,认为是正断层;,克里西研究表明这个断层是具有右旋走向滑移性质的正断层;矿区勘探者Lowell等认为上述对断层性质的判断是合理的,上盘向下向西错动,因此,,最早在圣马纽埃地区发现矿化岩石,实施过少量钻孔,仅揭露一些低品位氧化矿带,因而放弃;1943-1953年才探明了圣马纽埃矿床,,-%;1947-1958年在圣马纽埃矿床西部覆盖区—克拉马祖地段实施了7个500-800米钻孔,旨在打到铜矿体,但一无所获;1970年基于对圣马纽埃矿床蚀变-矿化分带和矿区断层构造的研究,推测克拉马祖矿体存在,从而深入勘探,致使克拉马祖矿床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