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推荐语: 教学目标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并不陌生, 但是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制订得是否精当, 关系到这节课的实效, 也就是学生是否真正有所收获。而在日常教学中, 教学目标叙写不明晰、空而泛的现象普遍存在, 有的甚至把教学内容与进度作为教学目标。特别是在新课程背景下, 对三维目标更是存在着大量的误读。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进行的教学目标叙写研究实践证明, 制订具体清晰且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 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篇是陈校长推荐的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的文章,希望能对您有所启示。教学目标叙写要目中有人新课标强调, 在课堂教学中, 更应关注学习者是否有实在的变化, 因此, 教师应更重视教学目标的设定。明晰教学目标, 做到有的放矢, 本不是什么新话题, 而现实却不容乐观: 许多教师对教学目标没有思考,有的为应付检查而罗列几条到纸面,有的从教学参考中照搬几条。并且, 传统教学目标叙写的主要问题是, 站在“教师本位”的立场上, 选用描述内部心理状态的词语来陈述, 只说清了“教师做什么”, 至于学生学习后是否切实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能否被观察到,则没有设定。香港“电子与电学”的课程纲要, 其中关于课程“目的”与“目标”的叙写方式, 清楚地显示了两者的区别: 目的:通过电子与电学课程的学习,旨在: 1 .提高学生对电子与电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上应用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电子与电学作为一实用科目的兴趣。 3 .鼓励学生在电子与电学科上发展有关技能及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用电安全的意识。 4 .提供给学生电子与电学的基本知识,以备将来在有关科目上进修。目标:完成此课程后,学生能够: 1 .描述课程提及的电子器件和元件的特性。 2 .描述电子器件和元件在简单电子线路上的功用。 3 .运用在课程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设计问题。 4 .设计、制造及测试一简单电子或电器装置和报告该装置的制作过程。 5 .选择适当的电子或电器元件和仪器来有效及安全地去完成设计作业。 6 .遵守电子和电器装置的操作安全守则。“目的”英文作 goal , 常常是一种指针和方向;“目标”英文作 objective , 是目的的具体化, 是可观察、可界说、可测量、可评价的。由此回顾多少年来, 我们走进课堂开始教学的时候, 预案设定的可能只是整体的“目的”, 而不是具体明晰的“目标”。这是否也应视为造成教学低效的原因之一呢? 深入学习研究,我们逐步了解:如何设定教学目标,还有一个目标叙写的技术问题。严格意义上的教学目标, 应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四项要素, 有一套规范的陈述方式。即, 以学习者为行为主体描述学生的行为, 行为动词要选用那些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词语, 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限制条件与范围, 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我曾在有限的资料范围内,尽可能多地接触布卢姆、马杰、加涅、格伦兰等人的理论, 在一次次受到启蒙之后, 又不禁对这一套经院化的、严密科学而又显繁琐的理论在学校广大教师中的推广应用产生了疑虑。然而, 如果我们不限于学理的论争, 致力于探索一种便捷的应用形式,那么这种理论必将对课堂教学目标明晰化产生重大影响。拿出从前的教案对比分析传统叙写方式的问题, 展示给老师, 以帮助他们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如老教案中《难老泉》的目标这样叙写: 1 .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