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反扒系列报道一疯狂贼团从城关偷到西固作者: 西部商报暗访组稿源: 每日甘肃网-西部商报 2009-12-23 11:0 反扒系列报道一:疯狂贼团从城关偷到西固随着年关的临近, 城里的小偷越来越猖獗。有人编段子形容城里的“贼患”: 从大街上随便拉来一拨人, 不是被贼光顾过的, 就是被贼惦记过的, 要么也是目睹过贼伸手的, 反正很多都遭遇过贼。本报记者耗时两月之久,成功打入一小偷团伙,揭开偷窃的层层内幕。 A 思想困惑打进团伙店老板提出点子尽管此前曾有媒体从抓获小偷的单方面揭秘过, 但这些团伙究竟有多少人?有什么样的分工?他们怎样培训人员,如何分获赃物?记者很想探秘究竟,但对于外行的记者来说,打入小偷团伙似乎没有机会。暗访之前, 记者得到一组数据, 仅兰州市公安局反扒窃大队今年以来共抓获小偷近 200 人。有人曾这样描述兰州市区的小偷:“他们自东而西一路征战, 从东部市场、东方红广场, 再到西关十字、西站, 最后到西固五一市场, 然后折回汽车南站, 几乎个个都是收获丰盈。”不仅如此,他们不但行窃,而且被发现时还打人。 2009 年 10月 26 日发生在西关十字的一幕,无疑证实了这个说法。那天下午,家住山字石的王女士在回家途中经过西关十字欧陆商厦门口时遭遇了小偷。因为行走匆忙,她把包提在手里,这正好给了小偷下手的机会,一个年龄在 25 岁左右的男子尾随在她身后, 右手已经将皮包拉链拉开, 王女士转脸的瞬间发现了小偷, 就在她指责小偷的行为时, 该男子一拳打在她的脸上, 近视眼镜片被打碎, 还差点伤眼睛。不过这一幕很快被附近巡逻的兰州市公安局便衣支队民警发现。这名小偷和他的另一同伙被当场抓获。处于繁华地段的西关十字、永昌路以及西站一带是小偷最为疯狂的地方。市民反映,这里的小偷们不但猖獗, 而且都是比较大的团伙。记者决定从这里入手打进小偷团伙, 但记者转悠了几天始终无法与小偷接触,附近一个店铺的老板向记者建议,不如直接当一回小偷, 这样才会消除他们的警惕。这是个艰难的抉择, 真的去偷被发现后实在解释不清, 这也有违道德的底线, 记者陷入了困惑。不过机会终于来了,两名小偷的被抓对于进入小偷团伙或许是个机会。 B 机不可失假戏真作警察出手相助因为害怕出现意外担责, 便衣支队的民警拒绝了记者的请求。但这是惟一接近贼窝的机会, 记者多次和民警协商, 耐不住软磨硬泡, 民警终于答应了。最终结果是记者也以被抓“小偷”的身份去接近他们,但怎样才不被怀疑?民警的建议是,演一出以假乱真的戏。 10月 27日, 星期三。虽然还没有立冬, 但寒流比往年来得早了一些, 当天上午, 记者换了一身较脏的衣服,在警察的帮助下走进了置留室。假戏真作, 而且要演的逼真, 在警察的训斥和批评中, 记者极不情愿并假装屈服的样子蹲在了角落里, 但戏还需演得更像一些, 民警将记者拽起后推到一名上身穿西服, 下穿牛仔裤的男子旁边。因为前一天的偷窃没有得手, 两个小偷也拒不承认此前曾有作案, 拘留不够条件, 只能置留 24 小时。尽管按照预先的计划在进行,但当记者真正和小偷呆在一起时,仍感到拘束和紧张。大约半个多小时,记者主动和他们搭话。“哎,老哥,怎么办啊? ”“没事一会我们就走了,你呢? ”“我还不知道呢! ”“你偷没偷上嘛! ”“没有,刚伸手就被发现了!我干这个时间不长,你们呢! ”“你一个人啊, 现在单干肯定不行!”记者故意装作无助的样子和他们说话。后来记者才明白,他们把单干的人叫做“临客子”,也正是“临客子”抢了他们的生意。“我今天盯的那个女的装了很多钱,我在银行门口盯的,结果没得手。”听说钱多,穿西装的男子顿时来了精神,他说: “那样的人一个人肯定不行,得掩护才能得手。”后来记者知道, 穿西装的男子在兰州做小偷行当已经 6 年了, 是个老手, 外号叫“钳子。钳子一直都保持着警惕,这倒不是他怀疑记者的身份,他是怕泄露自己的手段和经验, 他怕记者向警察揭底立功。 C 成功打入吃饭喝酒取得“老哥”信任在置留室的四个小时里,记者一直和钳子套近乎,他答应以后帮忙。置留时间到了, 记者和钳子以及他的同伙都以没有偷盗证据而被释放。走出警方大门已经是下午 5 点多了。“老哥,咱们一起吃个饭吧,在一起被关,也算有缘嘛! ”就这样记者和钳子才有了一次正式的交往,那天我们一起吃了一顿火锅。钳子今年 25 岁,皮肤很白净,一米七零的个头,外表很帅。后来记者证实,他还是团伙中的小头目,可以自己招人, 他曾把自己在团伙中的职位向记者打过一个比喻: 就像搞保险的业务经理一样, 自己负责几个人,但内部的事还是老大说了算。钳子边喝着酒边说: “兄弟,你自己单干不好,哪天栽了就翻不了身了。”记者也随声附和“唉! 本来想找个活干, 但找不到, 没办法只好偷了, 你以后多照顾照顾我啊! ”记者顺势试探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