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民族关系和谐.doc

格式:doc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民族关系和谐.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3/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民族关系和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民族关系和谐关键词:普洱;民族关系;和谐普洱各少数民族从远古到现代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相互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差异中保持着共同性,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云南相对于中国内地而言是一个边远的西南边疆地区, 普洱市( 原思茅地区) 更是边疆的边疆, 处在云南西南部。这样一个边远的地区, 事实上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和内地发生了联系,公元 69 年,汉明帝接受哀牢王“内属”的请求, 设立了包括哀牢、博南两县, 再加上益州西部都尉管的六个县的永昌郡。永昌郡的设立, 不仅使哀牢等民族有更多机会与内地人民交往, 而且使云南各民族的交往更加密切,完成了今天云南西部、西南部边疆的全部统一。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跨北纬 22° 02′~24 ° 50′,东经 99° 09′~102 ° 19′。普洱市有汉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佤族、傣族、布朗族、回族、瑶族、傈僳族、苗族、蒙古族、景颇族等十四个世居民族,其中 10 万人以上的有哈尼、彝、拉祜、佤、傣和汉族。全市民族分布呈大分散、小聚居的状态, 各民族文化多姿多采使普洱成为民族文化的宝库, 民族间的杂居、交往和互动形成了有如亲兄弟般的民族感情, 普洱这个民族聚居的大家庭成为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重要典范。一、神话、传说中和谐的民族关系长期的共同生活, 普洱民族之间相互学****和平相处, 对各自民族文化中存在的不同特色能相互接受、宽容看待, 在各民族的传说、故事中大都反映出各民族间友好和相互玩笑的诙谐气氛, 而且都认为各民族是同根同源的亲兄弟。哈尼族中碧约、阿里卡多、西摩洛支系等很多支系都流传着葫芦造人的故事, 在故事中都会提到和他们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其他各民族, 例如哈尼族的卡多支系中流传着葫芦救人种、兄妹滚磨盘成亲的故事, 兄妹成亲妹妹三年后生了一个大葫芦, 哥哥看后很难过, 拿到野外砍开, 拉祜人在葫芦的把子上, 哥哥砍葫芦时把拉祜人的头皮砍破了一块, 至今拉祜人的头皮上仍然有一块疤痕。拉祜人出来后, 跟着出来的是卡多人, 第三个是汉人, 第四个是傣族。分东西的时候拉祜人得了一把铎铲, 叫他们掏山茅野菜过日子; 卡多人分得一个有字的粑粑和一匹马; 汉人分得一本书并藏在了怀里。卡多人见汉人什么也没带, 就问他分得的东西哪里去了?汉人拍拍肚皮, 表示在里面, 卡多人误以为汉人把分得的东西吃了, 觉得像汉人一样把它留在肚子里更保险, 于是把有字的粑粑吃了。过后汉人从怀里取出书来, 卡多人看后方知铸成大错。从此汉族有文字, 卡多人没有文字, 只知道过年时舂粑粑吃,以解心头之恨。当时卡多人不会骑马,于是倒骑在马背上,随时准备往下跳,汉人见了好笑,就对卡多人说:“你下来看着,我教你骑。”卡多人信以为真,把马让给汉人骑,汉人骑着马飞也似的跑了, 卡多人才知道上当了, 只得捡起汉人丢下的锄头种庄稼过日子; 傣族分得一把刀, 一粒木棉子, 所以他们一直找坝子开田种, 种木棉纺织木棉过日子, 至今凡是傣族寨子都有木棉树, 都有水有田,而且多数人姓刀[1] ……从卡多人的故事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出杂居在一起民族都是兄弟姐妹, 他们的生活充满情趣, 相互之间像兄弟一样会闹矛盾和情绪, 在卡多人的心目中, 汉人既聪明又调皮, 甚至是有点狡猾,在这个故事中我们能感受到各民族间的浓浓亲情。彝族主要分布在无量山和哀牢山的崇山峻岭中, 在很多支系中都流传着和哈尼族创世故事相似的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在彝族的故事中也讲到远古时代人类经历了洪水灾难, 是葫芦救了人种, 存活下来的兄妹俩为了繁衍人类, 滚磨成亲, 婚后生了九对男女。香堂支系的故事是“兄妹成亲后生出的是一个肉团, 他们把它丢在地里, 长出了一棵葫芦苗,葫芦藤上长了九个节,每个节上有一个葫芦, 后来每个葫芦里出来一个人,最先出来的是佤族,接着是拉祜、彝族、侎俐、傣族、回族、阿嘎、汉族和香堂……”[1] 在故事中我们同样看出彝族的心目中生活在周围的民族都是兄弟,是一家人。在彝族史诗《梅葛》中还描述了人类经历水灾、兄妹合磨成亲的经过,并对各民族生于同一父母和划分住处的经过详细描述出来: “地王就吩咐:一定要成亲。……妹妹怀了孕,一连生九子胎……借把小锥子,来把胎戳开。戳通第一道,出来个摆依……戳通第二道,出来个彝族……戳通第三道,出来个傈僳族……戳通第四道,出来个苗族……戳通第五道,出来个藏族……戳通第六道,出来个白族……戳通第八道,出来个傣族……戳通第九道,出来个汉族……出了九种人,汉族有办法,懒得爬山坡, 住在坝区里,种田吃米粮,读书学写字。摆依办法好,出力背盐巴。傈僳力气大,种田有经验。苗族人能强,住在好山岗。藏族住山里,背弓打猎准。白族有经验, 种棉做衣裳。傣傣族盖寺庙, 念经信佛神……”[2] 此外, 彝族还有《阿细人之歌》、《阿细族创世纪》中有各民族起源于一个祖先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