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出、凝血时间检验方法操作规程.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出、凝血时间检验方法操作规程.doc

上传人:1650986**** 2020/5/12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出、凝血时间检验方法操作规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停止使用出血时间测定项目的Duke法,但出血时间的检验项目不废除。若临床怀疑血管壁异常所致出血性疾病时(如血管性血友病、单纯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可使用出血时间测定器法检测出血时间。二、停止使用凝血时间测定玻片法和毛细血管法,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或全血凝固时间(CT,试管法)测定进行替代。三、停止使用一般外科手术前的常规出血时间检测,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小板计数(PLT)联合检测取代,如临床有出血史时另加出血时间测定器法进行出血时间检测。请将以上要求及时通知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实施过程中,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要尽快达到上述要求。条件尚不具备的,必须在2001年12月31日前达到要求。附件:关于卫生部出凝血时间操作规程《通知》的理解解放军总医院临床检验科丛玉隆为了标准化出血与血栓性疾病检测,特别是解决手术前有关病人出血倾向筛查问题,卫生部颁发了(2000)412号文件,即《出血时间、凝血时间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下是我们对文件的理解和体会。一、《通知》主要内容 ,但出血时间的检验项目不废除。若临床怀疑血管壁异常所致出血性疾病时(如血管性血友病、单纯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可使用出血时间测定器法检测出血时间。 ,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或全血凝固时间(CT,试管法)测定进行替代。 ,用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小板计数(PLT)联合检测取代,如临床有出血史时另加出血时间测定器法进行出血时间检测。二、出血时间测定及临床意义从破裂或损伤的血管中,血液自行流出至血小板栓子形成暂时止血称为止血过程,许多病理因素可影响这一过程而导致出血不止。为此设计了许多试验寻找这一病理生理的原因,比如:内皮素测定,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测定,血小板聚集试验等等。这些试验灵敏,但操作复杂,常先用出血时间检验作为筛选试验,如为阳性结果,再做上述试验。出血时间测定有三种方法,即Duke法、Ivy法、出血时间测定器法。Duke法虽操作简单,但穿刺深度、宽度难以标准化,且受穿刺部位毛细血管分布及血管收缩程度的影响,致使实验的敏感性很差。文献记载,血小板低于3×109/L的患者阳性率仅为42%,遗传性假血友病(VWD)患者阳性率为32%,而测定器法分别为92%和67%。Ivy法虽较Duke法敏感,操作繁琐,又是损伤性的,切口难以标准化,也不易住推广。出血时间沉定器法由于刀片埋装在仪器内部,由弹簧快速弹出,使切口深度、宽度易于控制,可标准化且灵敏度高。因此,文件中规定出血时间测定实验应使用出血时间测定器法而废除Duke法。三、凝血时间测定及临床意义凝血时间试验是指血液自血管抽出放入试管中,从液态的溶胶状态为半固体凝胶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实际上是反映血液(或血浆)的Ⅻ因子被激活后,血浆中处于酶原状态的凝血因子依次被激活,连续“放大”,最终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后者形成网状结构网络血小板栓子和红细胞,最后网状纤维蛋白收缩,形成牢固的血块。这一过程需要Ⅻ、Ⅺ、Ⅸ、Ⅷ、Ⅹ、Ⅴ、Ca2+、凝血酶原及纤维蛋白原等诸凝血因子的参与,其中任一因子缺乏均可引起上述“连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