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乡镇中学五年发展规划发展规划为高效推进 XX 县一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培育更多更好人才,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按照《XX市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实施意见》和《 XX县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部署,制定本规划。序言 XX县一中自 1957 年创立以来,作为铜陵地区的中学教育发祥地,始终屹立于教育改革创新的前沿。为铜陵各行各业造就了数以十万计的知识型建设者,为高等院校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合格和优质生源,人才辈出,杰出校友遍布世界各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学校历经四个重要阶段:以1978 年就被批准为“XX市重点中学”为标志,完成从新建到实现规模化发展的第一阶段;以 1997 年成功举办四十年校庆为标志,完成从规模化到实现规范化发展的第二阶段;进入新世纪, 学校发展进一步提速, 2004 年被授予“XX 市示范高中”,2004-2007 年成为高中新课改实验学校,实行初、高中分块管理,高中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业务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为申报省级示范高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 2008 年成功跻身“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完成从本地强校进入全省名校的第三发展阶段。现如今,学校已初步具备现代化发展的良好基础,拥有 100 多项荣誉称号,如: “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板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安徽省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示范家长学校”、“安徽省读书活动先进集体”、“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和“市级文明单位”、“XX 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等。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从现在起到 2020 年,是我国聚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竞争和创新驱动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进一步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 XX 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大力实施科教XX县战略, 实现了成为全省教育强县的历史性跨越。随着铜陵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加速,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持续增长,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正确认识办学现状,准确定位发展目标,明确制定发展任务,科学规划发展蓝图,适时调整发展策略,勇于改革,锐意创新,增强发展新能力、拓宽发展新空间,构筑发展新环境,铸就发展新成果。一、学校发展基础分析(一)办学基本现状 1、基础设施。XX县一中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校园占地近 100 亩,建筑面积31414 平方米。拥有教学楼、实验楼、教师办公楼、行政办公楼、男女生公寓楼、餐厅、图书馆等共 15幢,建有塑胶运动场、中心文化广场,配有 60个标准教室、 4 个共 280 台计算机教室、 2 个多媒体阶梯教室、 1个237 席位的多功能报告厅、 1个25 座的教师电子阅览室, 1 个地理生态馆等;学校图书馆藏书 4 万余册,实验、电教、艺术、体育、卫生设备设施均达省级 i类标准。 2、教师队伍。现有在职教职工 193 人,其中,高级教师 35人,中学一级教师 81人;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 92% ,其中,硕士研究生 9人。 3、办学规模。设置三个高中年级、 49个教学班,在校生 2844 名。(二)发展优势与潜力 1、学校整体性变革实践扎实推进,自主发展的内驱力不断增强。基于对学校组织机构职能审视定位,从组织架构与职能分工上作了重新的梳理,促进与引导学校领导团队以及教师思想与思维方式转变,进而实现管理重心的逐步下移,为转型性变革实践在领导与组织架构上提供保障。逐步形成注重现状分析、整体策划、形成策略、落实措施、动态调整、反思重建的整体序列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促进学校每项工作都呈现出责任人的智慧与风格,创造与活力,让每一层面的人在实践变革中增强了责任感、主动性、发展内驱力。 2、新的办学理念参照系逐步形成,“共建共享”的学校文化正在孵化。基于对办学归因分析和发展可能深入辨析,强化教育理念与学校的研究性变革实践相结合,形成具有新意且符合学校实际的文化价值理念。逐步提炼以“生命自觉——对每个灵动的生命负责”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我们追求让每位教师充分享受职业的尊严与幸福,建设“有爱心、善协作、会创造”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我们追求让每个孩子充分享受的快乐与天真,培养“合规范、有特长、可发展”的新生代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