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培养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330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培养方案.doc

上传人:1017848967 2020/5/14 文件大小:3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培养方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系统的电子科学技术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掌握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实验技能和技术,了解电子科学技术前沿领域和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本学科是近代物理学、电子学、凝聚态固体材料、光电子学、量子电子学、微纳电子学及相关技术的交叉学科,主要在电子科学工程和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内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本学科主要针对国家在上述领域发展的战略目标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培养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和动态、在电子科学技术及其相关的交叉领域内能独立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具有较高专业水平、较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能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高水平研究人才。二、研究方向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新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究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微纳机电系统纳米材料电子显微学纳米制造技术纳米器件与物理光电子集成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通信与信号处理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设计固态存储技术嵌入式系统新型平板显示技术智能控制系统三、,获得硕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于35学分。,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为5-6年,最长学****年限不超过7年。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于45学分(其中带★的课程不低于8学分)。,通过我校博士生入学考试者,获得博士学位一般需3-4年,最长学****年限不超过6年。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于10分(其中带★的课程不低于8学分)。,必须就学位论文题目与研究方案进行论证并做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计2学分。。四、:博士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应有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经历,如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入其他国际研究机构访学、合作研究、参加联合培养项目等。博士生完成国际化学术交流活动后,应及时向研究生部提交有关证明材料。:博士生做博士学位论文期间,必须参加至少一次全国性专业学术会议(或国际学术会议),并有论文在该会议上以口头报告或墙报形式参加学术交流。:博士研究生需在第二年度(6月30日之前)开始,逐年向研究生部提交《博士生工作年度进展报告》,经导师签字同意,研究生部组织对研究进展报告进行审查,并提出考核意见。对考核不合格的学生,转为硕士研究生。:博士生开始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期间,必须就学位论文题目与研究方案进行论证并做开题报告。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时间由博士生导师根据博士生工作进度情况确定,但一般应于取得博士资格后的第三学期完成,最迟应于第四学期完成。由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专家5人(其中教授不少于3人),组成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听取博士研究生的汇报,并对报告内容进行评议审查。五、科研能力与发表论文要求(一),必须以第一作者(导师署名不计在内)、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在SCI、EI等学术期刊上发表(或接收发表)与博士毕业论文有关的研究论文至少2篇,其中必须有1篇是英文期刊收录论文。《Science》、《Nature》及其子刊、《PhysicalReviewLetters》、《TheAstrophysicalJournalSupplement》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的与毕业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1篇,由学位分委员会另案讨论,可认定符合博士学位发表论文要求。,以第一作者(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撰写合作者内部工作报告(Note)1篇,等同于1篇SCI论文;对从事高技术领域研究的博士研究生撰写SCI、EI收录的会议文章,等同于1篇SCI、EI文章。(排名在前五名之内)或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排名在前三名之内)1项,等同于1篇SCI论文。(排名第一,导师署名不计在内)1项,等同于发表1篇EI论文。,由导师提出书面申请,并到学位分委员会现场陈述理由,经学位分委员会会议(到会的学位分委员会人数必须达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不记名投票,若得到学位分委员会三分之二以上人数赞成方可认定为符合博士学位毕业条件,报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批。(二),若取得总学分不低于35学分,并以第一作者(导师署名不计在内)、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在SCI、EI等国际核心期刊或国内专业性权威期刊上(见附件)发表(或接收发表)与硕士毕业论文有关的研究论文至少1篇,可认定符合硕士学位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