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9
文档名称:

走进陕北的好词好句.doc

格式:doc   大小:76KB   页数:4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走进陕北的好词好句.doc

上传人:raojun00002 2020/5/19 文件大小:7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走进陕北的好词好句.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走进陕北的好词好句篇一:《走进现代陕北民歌》走进现代的陕北民歌摘要:陕北民歌,作为全国民歌海洋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本文对陕北民歌的发展的历史时期及其社会背景;现状;发展与未来进行了阐述。关键词:现代陕北民歌一、陕北民歌发展的历史时期及其社会背景陕北民歌的种类繁多,其中最为独特的当属信天游,当年走西口的赶脚夫一路传唱,并对其进行加工改造,唱出了为生计奔波中所有的酸甜苦辣;二人台也是陕北民歌中的一种,二人台结合了陕北信天游、内蒙长调、山西小曲而成,形式有对唱、合唱,主要以说唱的方式结合伴奏音乐、舞蹈展现某种生活场景或叙述一个故事;酒曲,也是陕北民歌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陕北高原地域寒冷,人们都以酒来暖身,在饮酒过程中为增加娱乐性,人们用行酒令的方式,现场编词或编曲进行演唱;酸曲也是一种,但是酸曲被很多的人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而实际上酸曲才是人的真情流露,是即兴演唱的一种形式。在陕北民歌中还有一部分显然鲜为人知的音乐,那就是包含有宗教色彩的诸如道情、秧歌词等。(一)在剥削阶级统治的年代里,陕北民歌主要是反映当时人们希望减轻劳动辛苦程度和征服自然的愿望。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对剥削者的反抗,对封建制度的憎恨,对新生活的向往。陕北民歌结合内蒙长调、小调以及山西小曲等因素为陕北民歌的传播和发展起到奠基作用。篇二:《14安塞腰鼓》14、安塞腰鼓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十二至十六自然段。2、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磅礴力量和陕北民族的粗犷、豪放、开放的性格及蓬勃的生命力。3、感受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4、了解文中标点、短句及排比句、反复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语言表现力。教学重难点:1、感受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2、了解文中标点、短句及排比句、反复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语言表现力。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第一板块感受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1、同学们,你们喜欢劲歌劲舞吗?听过“陕北民歌吗?欣赏《黄土高坡》2、在我们中国古老的黄土地上,早就有我们自己的摇滚和劲舞。它就是融摇滚和劲舞为一体的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安塞腰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师问:你看了这些画面,此时内心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学生自由回答,谈一谈观后感,可以从声响、画面等方面谈。)。3、导入:俗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看作家刘成章是怎样描述它的风采和魅力。第二板块感受《安塞腰鼓》的语言魅力1、检查读生字词高粱骤雨酸枣搏击战栗陌生愈捶愈烈茂腾腾咝溜溜呆呆地隆隆隆隆茫茫一片亢奋蓦然戛然而止耳畔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叹为观止2、训练读课文。(1)我们来朗读课文。开头和结尾留给老师,课文的主体部分第5-17节请同学们集体朗读。注意特别要读出安塞腰鼓表演时的气势:节奏要明快,声音要洪亮。一起来做一下准备活动:抬头,挺胸,运气,大声喊——“嗨!-嗨嗨!”(师生合作朗读全文)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2)指导朗读。教师指导:体会全文语速、语调的变化。明确:1-4自然段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表现腰鼓表演前安静中蓄积力量的特点。5—17自然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18—20自然段:语速较舒缓,语调轻柔,表现腰鼓表演结束后场面寂静的特点。3、自读课文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