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嘉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嘉 兴市旅游局嘉兴市农业经济局嘉发改〔 2013 〕 214 号关于印发《嘉兴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 人民政府, 市级有关部门,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兴港区、湘家荡管委会: 为开发多元化旅游休闲产品, 加强环城市游憩带、特色旅游—2—村镇建设, 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现将《嘉兴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嘉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嘉兴市旅游局嘉兴市农业经济局 2013 年7月8日—3—嘉兴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第一章规划总纲一、规划目的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 并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这对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绝好的机遇, 同时也激励旅游业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从美丽乡村建设到统筹城乡发展,从生态环境的提升到生态文明建设, 从产业转型升级到产业融合,乡村旅游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途径和载体之一。今年初, 国务院颁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 2013 - 2020 )》(以下简称《纲要》), 提出了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目标, 提倡开发多元化旅游休闲产品,加强环城市游憩带、特色旅游村镇建设, 鼓励城市居民到周边乡村度假。《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规划指导, 把国民旅游休闲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相关行业和部门的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强对各地旅游休闲发展的分类指导,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编制适合本地区旅游休闲发展专项规划。嘉兴紧邻沪杭, 地处长三角的中心, 与城市截然不同, 乡村秀丽的田园风光、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安静祥和的生活氛围, 以及极佳的交通区位优势, 对旅游者构成强烈的吸引。嘉兴的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满足长三角城市居民短途休闲、嘉兴本地居民城—4—郊休闲的重要选择。作为城市旅游的延伸和重要补充, 乡村旅游是嘉兴旅游业“三地一市”(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长三角区域旅游的集散地、商旅会展的新兴集聚地、长三角著名旅游休闲城市)发展目标的重要支撑。当前,嘉兴乡村旅游遍地开花,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是嘉兴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 这样一种新型的旅游发展模式对于带动全市旅游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作用重大且意义深远。基于当前的形势和背景, 结合嘉兴旅游业发展实际, 决定编制《嘉兴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以优化全市乡村旅游布局,统筹城乡旅游发展, 进一步推动嘉兴乡村旅游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二、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 2013 - 2020 年,分为近期和中远期两个阶段, 其中, 近期: 2013 - 2015 年;中远期: 2016 - 2020 年。三、规划性质根据《旅游规划通则》( GB/T 18971 - 2003 ), 本规划属于旅游发展规划,为《嘉兴市“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专项规划。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 2、《旅游规划通则》、《浙江省农家乐经营户(点) 旅游服务质量星级评定办法》、《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589-2005 ) 等技术规范。 3、《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嘉兴市“十二五”旅游产—5—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第二章现状分析一、发展现状(一)基本情况 1 、乡村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根据《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对乡村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 结合嘉兴乡村的地域特征, 其乡村旅游资源可归结成五大类型: 一是景区边缘型, 如汾湖休闲渔业基地、西塘荷池村、姚庄浙北桃花岛等区块的农家乐特色村(点) ;二是城乡结合型,是利用庭院、鱼塘、果园、花圃、农场、乡村等资源优势, 提供自产蔬果、家禽、水产品等, 给游客提供原滋原味农家菜肴和乡村体验, 如桂花村、山湾渔村、陶庄渔民公园等。三是民俗文化村型, 如莲泗荡中国江南网船会、桐乡蚕桑习俗等 7 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村落。四是科技科普农业观光园型, 以农业园区起步, 结合旅游休闲业, 展现农业科技、科普教育功能, 如碧云花园、长安花卉科技示范园区等; 五是特色产业型, 以养殖或种植特色农牧畜产品为吸引点, 配套餐饮、住宿、会议、观光招徕旅游休闲客人,如和田龙农庄、中华鳖养殖基地等。 2 、乡村旅游依托资源众多嘉兴地处东南沿海, 长江三角洲平原, 当钱塘江与东海之会, 揽江、河、湖、海之形胜, 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优美的乡村自然环境、浓郁的地方特色、真实的乡村生活,乡村性和地方性成为嘉兴发展乡村旅游的核心资源。经过近二十年的旅游开发, 嘉兴现已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影—6—响力的旅游景区,构成了嘉兴乡村旅游的重要依托。截至目前, 嘉兴 A 级旅游景区数量已达到 37 家,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