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脱贫攻坚“回头看”班子及个人问题材料范文(一)一是在思想认识方面。班子成员包括市委、市政府两位主要负责同志,大多对脱贫攻坚的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清,没有把脱贫攻坚工作真正摆到应有的位置,致使去年我市受到省市主要领导点名批评。有的班子成员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分管工作、轻脱贫工作”的错误倾向,未能将脱贫攻坚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有的班子成员改革创新意识不强,上级部署什么,就完成什么,不能以开拓精神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有的班子成员攻坚克难意识不强,面对各项脱贫攻坚工作任务,还不能真正做到尽心竭力。二是在工作作风方面。党政班子设置检查考核项目频率较快、次数较多,使基层应接不暇、不堪重负,难以集中精力抓落实,出现了工作不严不细问题。有的班子成员在身体力行、亲历亲为上还不能很好地当好示范,距离真正成为全市上下的“领头雁”还有一定差距。有的班子成员抓脱贫攻坚工作的精细程度不够,未能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有的班子成员深入基层次数少、时间短,不能全面掌握实际情况,也不能因地制宜地指导工作,帮助贫困群众谋划脱贫项目。三是在工作推进方面。党政班子虽然多次组织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但协调联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使得医疗、教育、住房等惠民政策未第一时间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去年建设的5个市级扶贫项目,基本实现了贫困群众产业带动的“全覆盖”,但还存在产业项目同质化、效益短期化等问题。扶贫政策培训和宣传工作还有欠缺,没真正做到“无死角、零盲区”。对贫困群众的教育和引导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还不能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二)一是在思想认识方面。没能不折不扣落实好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够,作为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组长,对脱贫攻坚工作过问不多、抓得不够,致使去年我市被省市委领导严厉批评并约谈。二是在工作作风方面。受到批评后,虽然能够第一时间反省自身,积极整改,将脱贫攻坚摆在更加重要位置,经常主持召开常委会会议、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书记专题会议等会议安排强调脱贫攻坚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但是在内心深处依然认为我市是非贫困县,群众生活过的相对殷实,贫困村、贫困人口相对较少,只要部署的各项工作落实落靠了,打赢脱贫攻坚战问题不大,缺乏打攻坚战、啃“硬骨头”的思想准备。联系群众不够紧密,在办公室听取相关战线和扶贫办汇报工作多,深入基层贫困群众家中实地了解情况次数少,到基层调研也多是看经济工作、党建工作,对扶贫工作过问的不够。三是在工作推进方面。在抓脱贫攻坚推进落实过程当中,将更多地精力放在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贫困户危房改造等上级“紧盯”的政策落实上,对于抓好产业扶贫项目建设,拓宽贫困户增收致富渠道研究不够,在精准谋划、实施产业扶贫项目上,缺乏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收效不理想。对乡镇和部门压力传导不够,督促检查相对较少、严格问责更少,致使一些单位和部门还没有把脱贫攻坚当成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强,推一推动一动,甚至个别行业部门领导对自己所管领域扶贫工作进展都不甚了解。(三)一是在思想认识方面。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能够认识到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是对中央决策部署的态度、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和工作能力的标尺,尽最大努力稳步推进相关工作。但以往思想上认为脱贫攻坚只是政府各项工作的一个方面,只要按上级要求正常推进就可以了,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特殊性、艰巨性、紧迫性认识不足。二是在工作作风方面。能够严格按照政策和上级文件精神坚持理性的脱贫攻坚标准,有序推进各项脱贫攻坚政策落实。但对脱贫攻坚的重要思想和中央、省、市推出的一系列政策学习掌握的不够全面系统,使自身及政府工作与政策结合得不够紧密,一定程度上影响脱贫攻坚工作的成效。虽然能够安排时间到包扶乡镇、村屯及其他乡镇调研指导,但为了赶时间,往往当天往返,没有真正驻村蹲点,与贫困群众深入交流不够,仍停留在一走一过,了解不深不透;与乡镇村包扶和驻村工作队干部思想和工作沟通也不够全面,对不是自己包扶的乡镇情况掌握的更是不足不细,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整体性、系统性的深入思考还不到位。三是在工作推进方面。能够亲力亲为研究指导脱贫攻坚工作,但是由于工作繁忙、摆布不到位等原因,对脱贫攻坚工作中投入的精力不足,指导不够,脱贫攻坚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比如,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及危房改造工作,虽然在省里《报告》中没有提及我市,但在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中,由于统筹考虑不够,财政资金安排不足,导致前期工作进展缓慢。在制定、落实产业扶贫扶持政策上还不平衡,项目设计谋划单一,在项目和资金投放上重产业前端种养殖基地的扶持,轻产业中后端加工和市场开拓,扶贫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效果还不够直接不够明显。(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