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4
文档名称:

《领导论坛[001]》.doc

格式:doc   大小:273KB   页数:7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领导论坛[001]》.doc

上传人:xixian2577 2020/5/22 文件大小:27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领导论坛[001]》.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领导论坛向现代化一流园区迈进——江苏省仪征经济开发区建区20周年回顾与展望刘长荣时光流转,物换星移,仪征经济开发区走过了20年的奋斗历程。弹指一挥间,今日的开发区已成为环境秀美、产业发达、交通便捷、社会和谐、群众安居乐业的城市新区。它的建设和发展、探索与实践,是开发区人用青春和汗水铸就的绚丽长卷,是仪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迈向现代化的耀眼丰碑。一、发展历程1992年,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激励下,举国上下掀起了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的热潮。仪征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果断决定建设经济开发区。仪征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次年被评为省级开发区。开发区20年发展的历程,是开发区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弱到强,大胆探索,创造辉煌的过程。1992年至2001年,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科学决策,首次确立以经济开发区为载体,实施开放开发的策略,坚持依托老城、建设新区、连片开发、集群发展的理念,,吸引一批内外资项目,开辟项目集中落户、产业集群发展的新局面。上世纪末,开发区内工业企业、服务项目基本布满,到2001年,主动让位于城市建设,实现建区向建城的有效转变。2001年至2004年,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全省沿江开发战略,按照长三角产业总体规划,依托化纤产业基础,以发展化工、化纤产业为重点,以周边大型石化公司为拉动,抢先机,争主动,开发区域及时调整到城西沿江地区,面积为12平方公里。仅三年多的时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引进项目113个,台湾大连化工、新加坡益江粮油等众多内、外资项目很快建成投产,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扬州地区最大的石化产业基地。2005年初,随着沿江高等级公路的建成、润扬大桥的通车,以及全省沿江开发战略的纵深推进,我市区位、交通明显改善,市委、市政府抓住机遇,高点定位,制订了全市新一轮经济发展战略,把新的开发建设区域调整到城区东侧,在沿江原十二圩古镇这块曾盛极一时的田野之上,开启了开发区新的历程,掀开了跨越发展新的篇章。回首开发区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充满探索、充满创新、充满艰辛,也充满奋斗和成功的喜悦。20年的开发,20年的探索,成就了两大园区,形成了化工、船舶和高新技术三大产业,建成了全市经济和城市建设最具实力、最具活力、最具魅力的区域。二、发展成就开发区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增强,开发区不仅直接促进全市的对外开放,为全市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做出了较大贡献,而且在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形态等方面对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2005年以来,随着润扬大桥、沿江高等级公路、宁启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及扬州“一体两翼”城市化战略实施,开发区顺时应势,及时东进,以“打造宁扬高新产业走廊、建设仪征城市副中心区”为目标,以“三园一区”建设为重点,以船舶制造、高新技术两大主业为依托,紧紧抓住国际资本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新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各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建设开发打开新局面,有力拉动着区域经济发展。面对如今厂房林立、楼房密集、花红草绿的经济开发区,谁能想象这里7年前还是一片片庄稼地?7载的流金岁月,开发区是在田野上崛起的一座现代化滨江新城。开发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2005年以来,开发区人在一片农田之上,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经济发展速度居于全省前列,主要经济指标连年倍增,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七年来,累计实际到帐外资六亿多美元,新增项目200多个。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开发区成为区域集聚先进制造业的新高地。开发区以船舶制造、高新技术两大主导工业为支撑,以大项目为龙头,大力引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约利用资源,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极大优化了区域产业结构,成功走出一条在开放条件下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节能环保、循环经济和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船舶制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以LED产品为主线的新光源产业、以太阳能光伏产品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以玄武岩连续纤维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和以物联网、云计算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0多公里的长江黄金岸线上,金陵、舜天、国裕等造船企业蓬勃发展,一批批万吨级以上各类船舶远销世界各地,逐步成为全国、全球重要的内河船舶制造基地。开发区成为区域集约发展的示范区。近年来,开发区主动顺应宏观调控,高度重视土地和长江岸线的规划、管理和使用,严格限定产业类别、环保要求和投资密度,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效益不断提高。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建立起科技孵化、公共研发等科技创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