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克格勃全史作者:克里斯托弗· 安德鲁奥列格· 戈尔季耶夫斯基编译:王铭玉等-------------------------------------------------------------------------------- 编译者的话绪言第 01章溯源( 1565 - 1917 ) 第 02章肃反委员会,反革命及“洛克哈特阴谋”( 1917 —— 1921 ) 第 03章对外情报机构及其“积极行动”,捷尔任斯基时代( 1919 - 1927 ) 第 04章斯大林与间谍恐怖症( 1926 - 1938 ) 第 05章国外的“人民之敌”( 1929 - 1940 ) 第 06章无线电监听、间谍的渗透以及剑桥“五杰”( 1930 - 1939 ) 第 07章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 - 1941 ) 第 08章伟大的卫国战争( 1941 - 1945 ) 第 09章控制东欧( 1944-1948 ) 第 10章冷战· 斯大林时代( 1945 - 1953 ) 第 11章斯大林之后的冷战时期( 1953 - 1963 ) 第 12章勃列日涅夫时代,东方,第三世界和西方( 1964 - 1972 / 73) 第 13章缓和的停滞和失败( 1972 - 1984 ) 第 14章戈尔巴乔夫时代( 1983 - 1991 ) 附录编译者的话作为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一个特殊组织机构——克格勃。无论它对一国, 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起到过怎样的作用,毫无疑问,它绝不仅仅是“令人不寒而栗”或“神秘”、“恐怖”的代名词,它的产生、发展和消失,都鲜明地烙印着特定时代的一切特征。当然,这样一部真实地记述克格勃内幕的书籍的问世,首先依赖于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开放,当人们——特别是生活在俄罗斯土地上的人们,不再感到随时会有来自某种强大政治势力的监视、窃听或谋杀的危险时候,他们的身心和灵性会获得更大程度的解放,重新找回只有在一个理智的国家,才能够看到,也才能够读到的个人尊严。作者和译者都为这本书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努力,参照了西方许多图书馆的秘密资料和克格勃档案材料,使本书增加了许多详实的细节,这项工作是对一段特殊历史的整理,应该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是后人了解俄罗斯历史,特别是克格勃历史必须阅读和研究的资料,也许,目前还不能够彻底地做到“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因为作者毕竞有其政治和个人的局限,有些观点和看法,我们也只能批判地客观地去理解,但至少,这初步的工作是有益的,也是有趣的。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这都是一本值得花时间阅读、研究、品味甚至收藏的书籍。本书史料,参照大量国外的秘密档案,由于编者受条件的限制,不能—一核实, 难免有疏露之处,敬请读者原谅。 1997 年 11月绪言每个作者迟早都会有预见之才,是的,这一天并不是远不可及。克里斯托弗· 安德鲁这种才能的发挥是在 1985 年 10 月,也就是他那本《秘密机构——英国情报机关的建立》一书问世之后、在撰写此书的过程中,他逐渐地不再相信那种因苏联情报机关在剑桥大学(安德鲁恰在此校执教)招募间谍的轰动一时的传闻而引起的普遍看法,即两方的间谍常常会投靠敌方,而克格勃工作者个个都是对信仰和事业绝对忠诚的人。安德鲁认为,奥列格· 佩尼科夫斯基(叛逃到西方的克格勃工作人员, 他曾为英美效力,在 1962 年加勒比危机中起了关键作用)所走的路并非只他一人涉足。据安德鲁家人讲,安德鲁曾在第一版《秘密机构》书中彻悟预言:“无庸置疑, 其他的佩尼科夫斯基或人物没有出现,不过是因为他们的名字没有见报而已。”就在此书出版前的短短几天里,报刊上便出现了关于又一个来自克格勃的“佩尼科夫斯基”的报导,此人比佩尼科夫斯基更重要,他就是奥列格· 戈尔季耶夫斯基。戈尔季耶夫斯基从俄罗斯叛逃是在 1985 年夏天,在其被任命为克格勃驻伦敦的情报站长之后几个月。身为克格勃的工作人员,他是 1974 年开始为英国秘密情报机构效力的。 1986 年夏、戈尔季耶夫斯基读了《秘密机构》之后便与安德鲁进行了联系。在此之后整整一年的交往中,两人对克格勃从初创时期的肃反委员会(成立于十月革命胜利一个半月后)一直到当今的活动持有极为相似的看法。克格勃间谍狂热性的周期性发作,以及关于传说中的各种阴谋(真实的和虚构的)勾当及其思想——这些成了安德鲁研究的主要课题。戈尔季耶夫斯基在自己的生涯中经历了这些发作时期所有的玄妙事件。他的克格勃生涯中最富戏剧性的一段是在 80 年代,那时克里姆林宫对其实并不存在的西方第一次核打击计划感到极其不安。戈尔季耶夫斯基最直接地参与了这个苏联情报史上最大的一次国际行动,这次行动是由克格勃和苏军情报部联手进行的(这本身就够令人惊讶的) 。此次行动的目的在于揭露西方国家的阴谋。行动进行的方式有些奇特,至少可以说是非同寻常。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