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艺术的起源读书笔记.doc

格式:doc   大小:45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艺术的起源读书笔记.doc

上传人:1294838662 2020/5/24 文件大小: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艺术的起源读书笔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艺术的起源读书笔记厦门培训考试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艺术的起源读书笔记,提供全面的艺术的起源读书笔记信息,希望对您有用!艺术的起源读书笔记篇一:读书笔记《柏拉图文艺对话集》读书笔记(朱光潜译,安徽教育出版社)《伊安篇》讨论的主题是:诗歌的创作是凭专门记忆知识还是凭灵感?答案是它只凭灵感。“艺术既不靠某一种专门知识,也不能给予人某一种专门知识。”篇中用磁石吸铁比喻诗人、诵诗人和群众的关系,也颇近似于托尔斯泰的“艺术传染说”。“苏:你这副长于解说荷马的本领并不是一种技艺,而是一种灵感,像我已经说过的。有一种神力在驱遣你,像欧里庇得斯所说的磁石,就是一般人所谓‘赫拉克勒斯石’。磁石不仅能吸引铁环本身,而且把吸引力传给那些铁环,使它们像磁石一样,能吸引其他铁环。??诗神就像这块磁石,她首先给人灵感,得到这灵感的人们又把它传递给旁人,让旁人接上他们,悬成一条锁链。”(26-27页)柏拉图认为文艺才能来源于灵感,他的第一种解释是神灵凭附到诗人或艺术家身上,使他处在迷狂状态,把灵感输送给他,暗中操纵着他去创作。在《伊安篇》中提到:“凡是高明的诗人,无论在史诗或抒情诗方面,都不是凭技艺来做成他们的优美诗歌,而是因为他得到灵感,有神力凭附着。”“因为诗人是一种轻飘的长着羽翼的神明的东西,不得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没有能力创造,就不能做诗或代神说话。诗人们对于他们所写的那些题材,说出那样多的优美词句,像你自己解说荷马,并非凭技艺的规矩,而是依诗神的驱遣。”“神对于诗人们像对于占卜家和预言家一样,夺去他们的平常理智,用他们做代言人,正因为要使听众知道,诗人并非借自己的力量在无知无觉中说出那些珍贵的词句,而是由神凭附着来向人说话。”(27页)“大诗人们都是受到灵感的神的代言人,而诵诗人又是诗人的代言人,是代言人的代言人。”(28页)柏拉图的美学观主要体现在《大希庇阿斯篇》、《会饮篇》、《斐利布斯篇》中,希庇阿斯对美的认识分为三个方面,首先他说美就是一位年青漂亮的小姐,然后又说美是黄金,黄金使事物成其为美,最后又说恰当的就是美的。而苏格拉底反驳他说到,第一,美是有用的,再次美是有益的,用于善的方面,产生好的效果的,这里还提到美是善的原因,但不是一回事。最后,苏格拉底又说美是视觉和听觉所产生的快感,但是如果美是视觉和听觉所产生的快感,单是听觉或听觉所产生的快感就不能成其为美,这也是希庇阿斯所反对的。最终他们都没有对美有一个最终的定论,只能说美是难的。在这里柏拉图理想中的艺术要对国家和人民有益,所以“恰当的”、“有用的”、“发生快感的”虽然不能概括什么是美,但这些都应该是美所具有的的特征。《会饮篇》所讨论的美并不只是寻常艺术作品的美,这种美在智慧中可以见出,在德行中可以见出,在社会典章文物制度中也可以见出。有一种统摄一切美的事物的最高的美。对话中认为美有四步休养:第一,由爱个别形体的美到爱一切美的形体;第二,由爱心灵的道德美到爱行为制度习俗的美;第三,爱心灵方面学问知识的美,这是一种真的美;第四,爱涵盖一切的绝对美,即美的本体。全进程是由感性向理性的发展,由个别到普遍概念,由部分而全体。全体就是纯一永恒的绝对美,是美的止境。《斐利布斯篇》中的主题为善是知识与快感的结合。柏拉图不仅关注美本身,也关注世间事物的美,由现象世界把握精神世界。同时在《伊安篇》和《理想国》中,他从道德主义原则出发对于诗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要把诗歌驱逐出城邦以正视听,同时他又认可诗歌通灵的能力和诗性语言的魔力,希望诗歌以某种方式介入哲学领域,为城邦建设发挥潜力。《理想《理想国》是柏拉图的最长的最成熟的一篇对话。它的目的在于讨论理想国的制度和理想公民的性格。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柏拉图把国家分为三个阶层: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层、保卫民阶层。他鄙视个人幸福,无限地强调城邦整体、强调他以为的“正义”。在柏拉图眼中,第三阶层的人民是地下的,可以欺骗的。他赋予了统治者无上的权力,甚至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用撒谎来对付敌人或者公民。”《理想国》讨论的主题是正义问题,首先讨论国家的正义。柏拉图认为一个好的国家应该具备智慧、勇敢、自制、正义这四种德行。国家的智慧要求它有治理整个国家的知识,只有少数人才具有这样的智慧;国家的勇敢属于保卫它的卫士;国家的自制是一种和谐,当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能够和谐统一,这个国家就达到了自制。若一个国家有了这三种德性,也就有了正义。哲学家是爱智慧的人,不过那种对任何事情都好奇的人还不是真正的哲学家,只有热忱于寻求真理的人才是哲学家,这就涉及到了真理问题。柏拉图把世界划分为可感世界与理念,那些只爱好具体事物,如美的声调或形象的人只有意见而无知识,只有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