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品诗―评图―配画”教学法探析.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品诗―评图―配画”教学法探析.doc

上传人:中华文库小当家 2020/5/26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品诗―评图―配画”教学法探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品诗―评图―配画”教学法剖析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独占一隅,不可忽视。本文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古诗教学提出要求,从中国诗画悠久历史、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与情感体验出发,结合教学实例,对低年级古诗教学中“品诗-评图-配画”教学法实施流程进行详细阐述。在浩如烟海中华五千年文化中,古诗就像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精湛语言,凝练意境流传至今,传承着华夏儿女血脉精髓。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编排古诗大多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工于音韵。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低年级古诗教学要求: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情感体验,感受语言优美。近几年来,笔者尝试着在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中采用“品诗-评图-配画”法,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很受孩子们欢迎,尤其对于实现新课标中古诗教学目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情感体验,感受语言优美”有极大帮助。一、品读古诗,其乐融融变身“美食家”(1)找趁手碗筷――自主识字。古诗中识字教学,先要从最基本读准字音开始。可以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自行解决,教师只需检查反馈即可。接着便是识记字形了,让学生说出自己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对于“我会写”字,也可以交给学生相互提醒――如何正确书写。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就像引导学生去找一套趁手碗筷,为畅享美食打好基础。(2)饮餐前靓汤――熟悉诗人。“诗由心生。”每首古诗形成都有特定时代背景,都是诗人心灵映照。为学生介绍诗作时代背景或诗人生平,就像奉上一煲餐前老火靓汤。例如《回乡偶书》,只有让孩子们熟悉诗人写作背景,学生才会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产生更深体会。我这样对孩子们说:“一千多年前,有一位叫作贺知章大诗人,他很年轻时候便离开了家乡,到外地做官,到86岁才回到日思夜想家乡,却被家乡孩子当成了客人。他心有感触,便提笔写下了这首诗。”如果学生不了解贺知章大半辈子离家在外打拼艰辛,不明晰他在垂垂老矣年龄才“落叶归根”背景,又怎能理解诗人被家乡孩子当客人错愕、无奈与伤感呢? (3)品美味佳肴――反复诵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目不是为了背诵,而是旨在通过吟诵把古诗中无声文字变成有声语言,使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在诵读中欣赏诗句,感悟诗意。我采用个别读、小组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情境引读等多种诵读形式,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加强语感训练,并尝试着边读边想象古诗画面。丰富多彩诵读形式,就像色香味各异菜肴,能让“就餐者”保持读兴趣,丰富读收获。二、评议插图,谠论侃侃生成“评论家”正因为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注意力从诗文转移到课文插图上,通过画面去对应诗句,以图悟文。如在引导学生评论《草》插图时,我充满感情地启发学生:“古诗只有短短四行,却向我们展示了一片绿茵茵草原。看插图,你觉得文中插图什么地方画得好?”学生开始了再一次咀嚼诗句。有些学生说:“图中小草长得很茂盛,让我感受到了‘离离’样子。”有些学生说:“看了图,我知道了‘荣’就是小草长得特别有精神,有活力!”在此过程中,学生摇身一变成了评论家,他们通过插图再一次不着痕迹地咀嚼了诗句,感受了古诗意境。三、配画诗图,才思绵绵成就“小画家”通过“品读古诗”“评议插图”这前两个环节,学生诵诗文,观诗图,古诗意象在其心中越来越清晰,学生心中诗情越来越浓烈,诗境越来越优美。此时,我会趁势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