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M1货币量.M2货币量.M3货币量的划分及含义.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M1货币量.M2货币量.M3货币量的划分及含义.doc

上传人:349134187 2020/5/27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M1货币量.M2货币量.M3货币量的划分及含义.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M1货币量、M2货币量、M3货币量的划分及含义国际上大致的划分是:狭义货币(M1)=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储蓄存款)另外还有M3=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果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M0=流通中现金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广义货币(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另外还有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其中,M2减M1是准货币,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货币供应量M0、M1、M2、M3货币供应量按流动性划分为M0、M1、M2、M3四个层次;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M1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1与M2之差是准货币。中美两国的区别:在萨缪尔森的《宏观经济学》中M1=现钞+支票;M2=M1+储蓄存款。而在英国的银行体系中还有M0、M3等项目。根据我们国家统计局的公开资料,我国是以M0、M1、M2为框架体系。其中货币总量:M0、M1、M2。M0=流通中现金M1=M0+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M2=M1+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毫无疑问,我们是模仿国外的所谓现代银行管理、统计体系设立的M系统。但我们多年了的M系统仅仅是模仿,而没有实际经济意义。比如,中美两国的M系统,若M1数值相同,则美国的有实际经济意义的现钞就是M1,而中国有实际经济意义的现钞则要远远小于M1。这个差别使中国经济单位没有足够的流通货币,而美国相对于中国则有充裕的货币。造成这个差别的原因在于,中国的支票不能直接兑换成现钞,尽管它是货币。再比如在M2项目下,若M2相同,则中国的储蓄额很大,但流通的、有实际经济意义的货币却很少,因为中国的M2被高额储蓄占掉了,而美国却几乎全部是M1(美国储蓄率很低)实际也就是全是M0,即决大部分是现钞,市场有经济意义的货币充足。而中国却是市场严重缺少有实际经济意义的货币。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一直倾向于使用M2来调控货币的原因。中国金融界无论是理论家还是主管部分一直有一个非常固执和愚蠢的见解,认为美国人不储蓄。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见解,美国人也是人、也需要穿衣、吃饭、养老等支付,这些支付同样需要持有货币存量,那么为什么美国的储蓄率很低呢?其实既不是美国人不储蓄,也不是美国人没有钱,而是这些货币存量不在储蓄项目下,而是在支票项目下,即在M1项目下。因此,同样的M2、M1、M0水准,美国的M体系有大量的具有实际经济学意义的货币,而中国则是严重货币短缺。如果中国金融改革仅仅改变这个M系统,则中国实际有经济学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