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课堂新坐标】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课件 岳麓版选修1(山东专用版).ppt

格式:ppt   大小:751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课堂新坐标】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课件 岳麓版选修1(山东专用版).ppt

上传人:xinsheng2008 2020/5/28 文件大小:7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课堂新坐标】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课件 岳麓版选修1(山东专用版).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2讲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一、(1)前提: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民族融合的趋势。(2)必要性:北魏统治面临危机,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3)主观: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具有改革意识和才能。(1)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发展。(2)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中华多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二、(1)北宋中期社会危机严重①“三冗”问题,阶级矛盾尖锐。②积贫积弱局面:财政困难,入不敷出;辽和西夏威胁北宋安全。(2)庆历新政:以整顿吏治为中心,触犯大官僚大地主利益,推行一年多夭折。(1)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2)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2010·福建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材料二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摘自[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材料三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及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一提炼出夏夷有别的主要观点,并概括出材料中的理由。第(2)问,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整合概述改革的进步作用,并结合材料就经济文化交流、民族文明交融、巩固政治统一等方面概述处理好民族关系的重大意义。【答案】(1)主张:夷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理由: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2)作用:促进洛阳的繁盛;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