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英译古诗词中意境的传达【摘要】将中国古诗词翻译成英文,是弘扬中华文化的一种途径。如何在这两种大相径庭的文字中架起桥梁,不但翻译文字,更传达意境,是译者面临的一大问题。【关键词】古诗词;意境;翻译;传达Abstract:It ':onception;munication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宝库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它不仅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提供了无尽的滋养,同时也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在东西方文化互相学习探索融合的今日世界,短小精悍的诗词及其译品正可以凭着这种优势充当中外文化交流的试金石。在这一领域,已经有不少有才能的翻译家涉猎其中,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本文也将在这一领域进行粗浅的探索。唐诗是我国诗歌成就最高的时代。天才诗人灿若星辰,诗因此也成为这个朝代文学的最重要形式。后来的朝代虽然也尽力模仿,想要再创出诗的辉煌,终究是笔力不逮。所以,文学一代不及一代。具体来说,唐诗按形式可分为乐府,古风,律诗和绝句几种。较为常见的律诗因格律严密,故此得名。它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一共八句,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主要有五律七律两种。绝句的“绝”意思是“截,断”。它一般仅有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所以简称为五绝七绝。下文的探讨将以此类型唐诗为主。词起源于隋朝,兴盛于宋代。全名为“曲子词”,现在“曲子”的唱法已经湮没无存,只剩下文辞供人欣赏。词作为“诗余”,在有宋一代,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只能作为诗的补足品存在。在词中大多表达的多是儿女情长,莺歌燕舞,而少书生意气,家国之念。当然,这一点在宋朝后期有了巨大转变。这终于使得宋词成为可以代表宋朝的最重要的文学形式,在世界文学之林中与唐诗比肩。词按长短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等几种。对于诗词的可译性问题,翻译界一直存在争议。有些人认为,诗词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汉字与西洋文字的差别显而易见,翻译成英文只能韵味尽失,诗词之所以为诗词的大部分要素将丧失殆尽,不能让英语读者真正领略诗词之美,从而得出结论:诗不可译。另外一方则认为,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诗宋词只有通过翻译才能真正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起到弘扬中华文化的作用。虽然在具体的技术问题上,仍有许多细节处有待商榷和改善。但诗是可以译的。随着一代代翻译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和创造性劳动,越来越多的佳作出现在中外读者面前,许多技术问题在译者的不懈努力下,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解决。我认为,在中西方交流越来越频繁的今天,我们不止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部分,也要善于把中华文化的精华部分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中去。借助英语这一强大的传媒,这个愿望是有可能实现的。下面,我将通过具体的诗词范例来探讨诗词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在此之前,我先来谈谈唐诗宋词的意境问题。意境指的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绘体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在宗白华先生的文章《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