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市场竞争论文市场竞争力论文中国 ATM 市场竞争及商业银行的发展对策[摘要]本文用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理论具体分析中国 ATM 市场的持卡人、中国银联、商业银行间竞争、潜在新竞争者的进入和替代品竞争, 得出结论, 发达国家 ATM 的发展轨迹不能简单套用到我国 ATM 市场上, 我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为促进 ATM 业务的发展, 本文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 ATM 的对策: 不同商业银行制定不同的 ATM 发展策略; ATM 机具的布放向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转移; 在行式 ATM 和离行式 ATM 的选择; 增配 ATM 引导员, 普及 ATM 知识; 通过业务外包降低运营成本。[关键词]自动柜员机;五力分析模型;策略;转移;外包[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6432 ( 2011 ) 5-0006-03 ATM(Automatic Teller Machine), 一般称为自动柜员机。很多人把 ATM 等同于自动取款机, 我认为这是不准确的。虽然最早的 ATM 只能取款, 甚至不与银行主机相连, 但随着市场需求以及技术的发展, 现在的 ATM 机已经超出了自动取款机的范畴, 从单一的取款功能发展为存取现金、查询、转账、代理缴费、打印对账单、理财等多种功能。而且, 也恰恰是 ATM 的功能越来越强大, 才能够名副其实, 匹配“自动柜员机”( 银行柜员的替代) 这个名称。很多人在研究中国 ATM 市场的时候, 经常把发达国家 ATM 的发展轨迹套用到我国, 或者用发达国家的一些数量指标作为衡量我的标准, 我认为这是不现实的。发达国家 ATM 发展早于中国, 当时的需求、市场和技术环境与现在有相当大的差别, 因此会出现不一样的 ATM 行业结构, 而行业结构又一直处于不断调整之中, 最终导致不一样的发展轨迹。 1 中国银行 ATM 及相关业务的发展现状近几年,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 ATM 机、 POS 机等自助设备投放, 推动柜面业务向自助设备转移, 缓解了柜台排队现象, 为客户提供更加细致周到的金融服务。同时, 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也发展迅速( 见下图及表 1 、表 2)。 2 中国 ATM 市场的竞争因素分析 1979 年,《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年轻的经济学家、副教授迈克尔?波特的文章“ petitive Forces Shape Strategy ”, 阐释了构成行业基本结构的五大竞争力量:进入威胁、供应商议价能力、买方议价能力、替代品威胁以及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对抗。他指出, 这五种力量扩大了竞争范围, 界定了行业结构, 也决定了一个行业竞争互动的本质。这就是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中国的 ATM 市场上, 买方是持卡人, 持卡人因使用 ATM 所支付的费用是整个市场的利润源泉; 供应商是中国银联, 因为目前银行卡在 ATM 上的跨行使用必须通过其提供的信息交换网络, 中国银联是 ATM 使用渠道的供应方; 投资主体单一, 所有 ATM 都是由商业银行投资, 因此银行是 ATM 唯一的出机机构; 非银行出机机构和第三方 ATM 服务商是国内银行在 ATM 市场上的潜在进入威胁;现在除现金业务外,ATM 其他业务可通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实现,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 这些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