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越鞠丸.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越鞠丸.doc

上传人:1017848967 2016/3/1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越鞠丸.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作者:冷文祥杨宇锡肖翔摘要: 本文浅谈“越鞠丸”名方创制, 方名来由, 方歌, 组成, 功用及临床应用。关键词:越鞠丸六郁病元代朱震亨提出: “气郁、血郁、火郁、食郁、湿郁、痰郁”六郁之说, 认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丹溪心法· 六郁》), 而创制越鞠丸这一名方。“越鞠丸治六郁侵, 气血痰火湿食因;芎苍香附加栀曲,气畅郁舒痛闷平”。全方由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 五味药各等分为末成水丸, 现临床学按原方量比例酌定作汤剂煎服。主治气郁所致胸膈痞闷, 脘腹胀痛, 嗳腐吞酸, 恶心呕吐, 饮食不消等症。六郁之中, 以气郁为主, 故方之功用以行气解郁为主, 使气机流畅, 则痰、火、湿、血、食诸郁自解, 痛闷呕噁诸症可除。郁病多由精神因素所引起, 以气机郁滞为基本病变, 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临证时气郁常见精神抑郁, 情绪不宁, 胸胁胀满疼痛等, 为郁病的各种证型所共有, 血郁: 兼见胸胁胀痛, 或呈刺痛, 部位固定, 舌质有瘀点、瘀斑, 或舌质紫暗; 火郁: 兼见性情急躁易怒, 胸闷胁痛, 嘈杂吞酸, 口干而口舌苦, 便秘, 舌质红, 苔黄, 脉弦数; 食郁: 兼见胃脘胀满, 嗳气酸腐, 不思饮食; 湿郁: 兼见身重, 脘腹胀满, 嗳气, 口腻, 便溏腹泻; 痰郁: 兼见脘腹胀满, 咽中如物梗塞, 苔腻。见上述证候者, 用越鞠丸无不见效。笔者临床应用本方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加木香、枳壳、白蔻、厚朴;治疗慢性胃炎加苏梗、枳实、木香、炒莱菔子、砂仁、半夏、蒲公英; 治疗消化性溃疡加白及、白术、海螵蛸、元胡、三七粉; 治疗传染性肝炎加重栀子的用量, 再加郁金、生大黄、绵茵陈、板蓝根、虎杖; 胆石症再加金钱草、鸡内金、生大黄; 治疗肋间神经痛加元胡、丹参、川楝子、乳香、没药;治疗精神抑郁症加石菖蒲、郁金、八月札、丹参、龙骨、牡蛎;治疗痛经加当归、元胡、郁金、细辛、益母草、红花、山楂。诸凡杂病有六郁见证者, 投本方随症加味治之, 常常会收到较好疗效。越鞠丸出自朱震亨《丹溪心法· 六郁》一书,此方为何取名越鞠丸? 令人费解,笔者查阅文献,心中方为之一亮。考方中栀子一味,《神农本草经》名木丹,《名医别录》称作越桃,至《药性论》始称山栀子,《唐本草》又名枝子。川芎一味,《神农本草经》原名为芎藭, 别名抚芎, 而在《左传》中, 川芎名为鞠穷。丹溪翁从“越桃”与“鞠穷”中各摘取一字而名越鞠丸。丹溪翁创制的另一方剂越桃散, 即栀子一味,亦是取自《名医别录》。戴思恭承丹溪之学云: “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郁症多缘于思虑不伸,而气先受病,故用越鞠丸总解诸郁。方中用香附行气解郁, 以治气郁为主要药物, 川芎活血祛瘀, 以治血郁; 栀子清热泻火, 以治火郁; 苍术燥湿运脾, 以治湿郁; 神曲消食导滞, 以治食郁; 均为辅助药物, 气郁则湿聚痰生,若气机流畅,五郁得解,则痰郁随之而解,故方中不另加药。丹溪翁认为, 凡郁在中焦,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