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桥梁技术交底.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桥梁技术交底.doc

上传人:龙的传人 2020/6/1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桥梁技术交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施工前准备工作1认真会审与熟悉设计图纸,并及时提出图纸错露与疑问,会同设计部门修改错漏与不合理图纸确保施工准确。2认真学习《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与《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有关规范与标准。3施工前应做好导线点与水准点复测。根据设计图纸与现场情况,认真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对进场职工进行安全与劳动法规教育。认真做好原材料试验与施工配合比。二、施工测量补充施工需要的桥梁中线桩;测定墩、台中线与基础桩的位置;测定桥梁锥坡、翼墙及导流构筑物位置;补充施工需要的水准点;在施工过程中,测定并检查施工部分的位置与标高。三、钻孔灌注桩场地为旱地时,应清除杂物,换除软土,整平夯实;场地为陡坡时,可用枕木、型钢等搭设工作平台;场地为浅水时,宜采用筑岛法施工,筑岛面积应按钻孔方法、设备大小等要求决定。2、孔口护筒制作应比冲击锥大30~40CM;护筒顶端宜高出地下水位1、5~2、0M;还应高出地面0、3M。3、护壁泥浆钻孔桩开工前应准备数量充足与性能合格的粘土与膨胀土。4、钻孔钻机就位前,应对钻机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钻孔时应及时填写钻孔施工记录;交接班时应交待钻进情况及下一班应注意事项。钻机安装就位后,底座与顶端应平稳,在钻进与运行中不应产生位移或沉陷。用冲抓法钻进时,应采用小冲程稳而准的开孔,待锥具全部进入护筒后,再松锥进行正常冲抓。提锥应缓慢,冲击高度一般为1、0~2、5M。钻进过程中应及时排除钻渣,并添加粘土造浆,使钻锥经常冲击新鲜地层。停钻时应保持孔内有规定的水位与要求的泥浆相对密度及粘度,以防坍孔。孔口应加护盖。5、清孔钻孔达到要求深度后,应采用适当器具按规范的要求检查,符合要求后,立即进行清孔。清孔方法应根据设计要求、钻孔方法、机具设备条件与土层情况决定。用换浆法或掏渣法清孔后,泥浆浓度应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孔底沉淀厚度应不大于设计规定。四、灌注水下砼1、水下砼一般采用刚性导管进行灌注,导管内径一般为25~35CM。导管使用铅应进行必要的水密、承压与接头抗拉等试验。导管上口一般设置储料槽与漏斗,漏斗高出桩顶或水面不宜小于4~6M。当计算值大于上述规定时,应采用计算值。首批灌注砼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1、0M)与填充导管底部间隙的需要。开始灌注砼时,应在漏斗底部设置可靠的隔水设施。导管吊装设备的吊装能力,应考虑导管与砼的总重量及导管内砼的摩擦力,并应有一定的安全储备。2、配置砼所用材料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3、制作钢筋骨架时,应符合下列要求;钢筋骨架可整体制作或分节制作;每隔2、0~2、5M设置加强箍筋一道;在骨架上端,根据骨架长度、直径大小,均匀设置吊环或定位杆;在骨架外侧设置保护层部件;应防止钢筋骨架上升。五、明挖基坑基坑大小应满足基础施工要求与设计要求。一般基底应比设计平面各边增宽50~100CM、基坑壁坡度,应按地质条件、基坑深度、施工经验与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并可参考下表:坑壁土类坑壁坡度基坡定缘无荷载基坡顶缘有静载基坡顶缘有动载砂类土1:11:1、251:1、5碎`卵石类土1:0、751:11:1、25亚砂土1:0、671:0、751:1亚粘土`粘土1:0、331:0、51:0、75极软岩1:0、251:0、331:0、67软质岩1:01:0、11:0、25硬质岩1:01:01:0挖基应尽量安排在枯水或少雨季节进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