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浅析史才史学史识史德之关系.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史才史学史识史德之关系.doc

上传人:龙的传人 2020/6/1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史才史学史识史德之关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析史才、史学、史识、史德之关系内容摘要:史家四长已经成为判断史家与史学著作的标准体系,包含才、学、识、德四个方面的内容,近人梁启超在刘知几、章学诚提出史家四长的基础之上,曲解古人之意,定要给四长排个顺序,但经过仔细理解古人之意,史家四长就是没有主次先后之分的,四者的关系就是相互依存,不可或缺的。关键词:史家四长关系作为历史这门学科的初学者,不敢说自己有独到的见解,但学术贵在讨论,方可见真理,绝不就是什么问题都等着名家大师来说了算,那还有什么研究的意义呢?对于史学工作者来说,必须应该具备一些素质才行,这就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史才、史学、史识、史德,所谓史家“四长”。大家都知道这四长的重要性,由古到今,也有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讨论,但峨所有的讨论都只就是强调了这四长的必要,附会了古人的说法而已。后生在阅读了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的“史家的四长”之后,发现了这样一个不被人重视的问题,那就就是前辈提出了自己关于四长的顺序的见解,我们来瞧:“至于这几种长处的排列法,各人主张不同:子元以才为先,学次之,识又次之;实斋又添德于才、学、识之后,今将次第稍为变更一下,先史法,次史学。又次史识,最后才说到史才。”①我们从史家四长这个论点最初提出的出处来瞧一下,就是否就是这样,首先就是刘知几提出的史家三长:“礼部尚书郑樵忠尝问子玄曰:‘自古以来,文士多而史才少,何也?’对曰:‘史才顺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夹有学而无才,亦犹良田而顷,黄金满赢,而使愚都营生,终不能致于货殖者矣。如有才而无学,亦犹思兼匠石,巧若公输,而家无楩楠斧斤,终不果成其宫宝者矣。”②“史有三长:才、学、识。世罕兼之,故史者少。夫有学无才,犹愚贾操金,不能殖货;有才无学,犹巧匠无楩柟斧斤,弗能成实,善恶必书,便骄君贼臣知棋,此无可加者。”③两段话出处不同,意思大体相近,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对史家素质的四长理论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才、学、识三者,得一不易,而兼三为难,千古多文人,而少良史,职就是故也。记诵以为学也,辞采以为才也,去断以为识也。非良史之才,学、识也。能具史识者,必知史德,德者可谓?著书者之心术也,所患夹心术者,谓真君子之心,而所养本底于粹也,而文史之儒,竞言才、学、识而不知辩心术以仪史德,乌乎可哉。”④由此可见,从刘知几到章学诚,到梁启超,都明确系统地提出了史家必备的素质:史家四长,而也正如梁启超所言,前人所表述的四长顺序有所不同,那么就是否正如梁先生说的这四长要按照“史德、史学、史识、史才”这样的顺序来分个先后主次呢?如果不就是,那又该怎样排?四者之间又就是怎样的关系?我们先来剖析一下史家四长的含义:前文中章学诚说到“记诵以为学也,辞采以为才也,去断以为识也”“德者诃谓,著书者之心术也”,对于这四者的含义,就是没有多大争议的,顶多就是增加完善一些具体内涵。当代史家仓修良也说:“刘知几所说的史才,就是指史书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达与史书编纂形成以及选择,组织史料的能力,文字表达即文采。所谓史学,指的就是史事,即材料,所谓史识,就是指研究历史的观点与方法。”⑤简单地说,史学指的就是历史学家应掌握的历史知识,史料等;史识指的就是见识,即对历史的见解认识能力,观点;史才指的就是对历史著作的表述水平,写作能力,文采;史德指的就是史书撰写者的态度与心术。这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