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学生政治参与影响因素剖析 10085831(2013)04016606 公民政治参与水平是衡量其政治民主化、现代化程度重要尺度。政治参与是公民直接介入国家政治、影响政治体系行为,从公民个人角度看,政治参与不仅是公民表达政治诉求,通过政治活动实现自身利益重要途径,而且还是中国法律赋予公民基本权利,是公民进行自我教育重要方式,更是公民政治社会化重要手段。作为公民一个重要群体――大学生,他们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与政治素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担当者,他们政治参与状况直接关系着国家命运、民族兴衰,影响着现代民主政治发展进程,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政治参与。大学生政治参与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只有深入剖析研究这些因素对大学生政治参与影响,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参与国家政治。一、青年大学生政治参与内涵(一)政治参与含义“政治参与”由现代西方政治学最先提出,对于政治参与概念,国内外学者没有形成统一看法。学者塞缪尔?亨延顿在《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中,对政治参与含义理解很具代表性,他认为:“政治参与是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活动。”也就是说,政治参与是公民直接介入政治活动并通过一定形式表达自己政治诉求,从而影响政府部门决策行为。马克思对于政治参与理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政治参与是工人阶级与人民群众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实现政治权利与人民民主必要途径;第二,政治参与即普通公民参与政治事务[1]。国内学者对政治参与研究主要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大部分学者认为,政治参与是公民或公民团体以合法手段影响或推动政治系统决策过程活动,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政治参与是公民通过合法方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行为,同时他们强调行为是一种参与,意识也是一种参与[2]。(二)大学生政治参与内涵大学生是中国政治参与主体中特殊群体,大学生政治参与对于政治民主化与现代化发展进程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对大学生政治参与进行了一定研究,但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界定有所不同。本文同意一些学者观点,认为大学生政治参与是大学生对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现状基本了解、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影响社会公共事务决定及政府决策行为,包括政治参与意识与政治参与行为两个方面,政治参与意识是政治参与行为实施先导,积极政治参与行为又能促进主体形成较高政治参与意识,因此,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二、数据剖析 2012年6月,笔者向重庆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山西省晋中学院等高校发出“大学生政治参与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共700份,收回问卷639份,其中有效问卷达552份,%,%。其中男生297人,%,女生255人,%。本科生373人,硕士生118人,博士生61人,理工类学生264人,人文社科类学生241人,艺术类学生50人。(一)政治参与变量测量在本次调查中,选用了9个指标(表1)测量大学生政治参与程度,分为政治参与意识与政治参与行为两部分,主要从“非常,比较,一般,比较不,非常不”五个维度考察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从“经常,有时,偶尔,很少,从未”五个维度考察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并根据所代表参与程度各记作5分至1分,以此调查大学生参政程度。,。由此可以看出,这9个变量之间有着很强相关性,适合采用因子剖析方法,经过变量最大化旋转之后,共抽取出三个因子,根据每个因子所包含变量共同特点,将其命名为“政治参与意愿因子”、“政治言论参与因子”与“政治接触参与因子”。第一,政治参与意愿因子。大学生政治参与意愿主要是指大学生对公民政治参与认知、态度及动机等,政治参与意愿是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实施基础,是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1)愿意参加党团代表投票选举活动;(2)喜欢上学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3)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国家政治;(4)了解政治参与基本内涵。第二,政治言论参与因子。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与途径,采用语言文字形式,发表自己政治言论,表达与宣传自己政治态度与政治见解,进而影响政府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政治活动,这也是公民政治参与重要方式。在现代社会中,政治言论参与除传统日常交流外,更多通过大众传媒而形成政治舆论影响政府决策。主要包括:(1)在网络上发表自己对一些政治问题看法;(2)向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表达政治看法;(3)日常生活中,与他人讨论政治热点问题。第三,政治接触参与因子。政治接触通常是指公民解决个别问题,个别人或一部分人为谋求自身利益而接触并影响政府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活动[3]。值得注意是,政治接触本身包括合法接触与非法接触两种,但政治参与意义上政治接触仅仅指合法政治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