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比较文学考点整理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其中各种社会因素和关系在空间上不断扩展,人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力量的作用表现出洲际(或区域之间)的特点。全球化的特征在于其共时性,即空间上的世界压缩和地域联结。特别是20世纪后期,大众的电子传播媒介和互联网成为推动全球化过程的动力。全球化起源于经济全球化,此后衍生出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军事全球化、环境全球化等等。全球化的利弊。谈谈你对大众文化的看法。(1) 大众文化特指进入到后工业社会时兴起于城市的,以全球化的现代(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能夏制的,以市场消费为导向的,引导大众潜藏的思想意识的当代文化形态。文化全球化是全球文化大众化的重要契机,其结果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日渐式微,经典文化受到挤压排挤,传统的比较文学和经典文学研究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大众文化以及文化研究的影响和冲击。(2) 大众文化研究学派的代表有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和英国“马克思主义”伯明翰学派。法兰克福学派代表本雅明、霍克海默,批判大众文化是资产阶级的国家意识形态、欺骗群众的工具,是一种标准化、商品化、物化、受操控的文化工业产品为标志的文化,扼杀了人的精神创造力,削弱了个体意识和批判精神。而伯明翰学派的理查德•霍加特、雷蒙•威廉斯认为前者忽略了大众文化内部包含的差异、矛盾和斗争,忽视了大众文化隐含的积极能动的自主性力量。(3) 对大众文化不可持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态度,既要超越精英主义完全批判的立场,又要超越平民主义完全无批判的立场。大众文化的崛起无可否认地已经对比较文学的研究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乃至比较文学又再度陷入“危机”之境地。我们必须调整和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学科结构,扩展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把“危机”扭为转机。你认为仝球化的趋势是文化同质还是文化多元,为什么?全球化既造成了文化的同质和一体,也促成了文化的多元。我认为其趋势偏向文化多元。若无全球化的普及,各种文化仍然只是自为的存在,很难产生相互了解和沟通的需求。正因为全球化,才出现了西方主体性之外的“他者”,东方文化才作为一种可与西方相对照的力量出现,文化多元才成为可能。全球化意味着现代世界高度发达的跨国、跨洲的全球文化信息共享(起码理论上是如此),这对于文化多元是一个有利的时机。中外文化交流史的诸多事实说明,就深层次的文化发展而言,异质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挪用、吸收可使双方受益,尽管这种交流并非完全对等,甚至是一边倒的。可见,未来的世界是比较文学所致力建构的独特性与互补性共存、差异性与沟通性共存的多元化的世界,一个“道并行,不相悖”的和而不同的世界。梳理西方比较文学发展历程(史前史和学科史),谈谈你的感受。史前史阶段(即比较文学产生之前):古罗马时期有意借鉴、模仿古希腊文学,如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对荷马史诗的模仿,再如贺拉斯《诗艺》、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等。中世纪后期,神权体系松动、尘世兴趣和民族意识增强,各民族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逐渐受重视,如但丁的《论俗语》比较了欧洲各俗语文学之间的异同,《神曲》运用托斯卡尼亚方言。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对前代借鉴并创新发展,还有一些流浪汉小说。十七世纪有古今之争,如厚古薄今的古典主义作家布洛瓦的《诗的艺术》、厚今薄古的夏尔•贝洛;路上小说如《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作家和作品之间的相互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