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因素分析和护理进展12级护理4班1210414161邵凡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了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及临床表现,重视睡眠障碍的危害和不良影响,通过研究有效的护理措施,希望能够指导临床与社区护理工作者做好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护理工作,帮助老年人积极应对睡眠障碍,保证其能够健康快乐地享受晚年生活。关键词:老年人、睡眠障碍、护理进展前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要求我们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以控制睡眠障碍对老年人的影响,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极其重要。据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57%会出现睡眠障碍。长期反复睡眠障碍会影响老年人原发病的治疗和康复,加重或诱发某些躯体疾病,是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UL因此,充分研究睡眠障碍以采取应对措施改善老年人睡眠就极为必要,以下是我的分析综述。主体:睡眠障碍的定义。睡眠障碍是指:由于睡眠的解剖部位发生病变或生理功能紊乱引起睡眠质量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发生某些临床症状,也是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的表现。常表现为患者夜间入睡困难,不能长时间连续睡眠,夜间经常醒来或清晨早醒,第二天醒来没有满足感和精神充沛的感觉,主要以患者进入睡眠周期的潜伏期较正常延长,入睡过程中自身生理性感觉增多为主[2]。如睡眠减少或睡眠过多,睡行症等,其中以失眠症最为常见。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发病情况与特点。众所周知,年龄越大,睡眠时间越少,一•般表现为缺乏深度睡眠,觉醒次数和觉醒时间增加。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夜间敏感性增高,易觉醒,觉醒之后再次睡着困难。在老年人中,虽然就寝时间长,但觉醒次数及时间增加,总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降低,1期睡眠(浅睡眠)时间延长而111、IV期睡眠(深睡眠)随年龄增长而缩短,60岁以上老年人的慢波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10%以下,75岁以上老年人的非快速眼动期及IV期睡眠基本消失[3],因此老年人睡眠障碍并非睡眠需要减少,而是睡眠能力减退。导致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老年人的睡眠模式随年龄增长而发生改变,出现睡眠时相提前,表现为早睡、早醒;也可出现多相性睡眠模式,即睡眠时间在昼夜之间重新分配,夜间睡眠减少,白天嗑睡增多[4]。近年研究发现,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是昼夜节律和内源睡眠诱导因子,夜间褪黑素的分泌与睡眠质量和睡眠持续口寸间密切相关[5]。任何原因导致松果体分泌褪黑素通路功能异常都会使昼夜节律紊乱,最终引起睡眠障碍。老年人尿6-硫氧褪黑素显著低于青年人[6]。:临床观察表明,80%以上老年患者因基础疾病本身的症状和体征导致睡眠障碍。凡因躯体疾病引起的疼痛不适、咳嗽气喘、皮肤瘙痒、尿急尿频、强迫体位、活动受限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消化性溃疡、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糖尿病)、某些呼吸系统疾病等均可导致睡眠障碍。另外,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与其个人的自主功能状态密切相关[7]。:老年人性格特点如固执、内向、情绪暴躁等会导致老年人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直接导致睡眠障碍[8]。进人老年期,将面临离退休的问题,这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社会角色的转变可能使他们不适应生活节律的转变,睡眠障碍也随之出现。此外,老年人在家庭中的角色地位也会与以往不同,精神压力过重,遇事敏感,突发的生活事件如丧偶、丧子、意外伤害等都会使老年人情绪低落、心情压抑、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