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老年人睡眠障碍原因及护理进展摘要: 本文主要就近年来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护理技术概况做一系统性介绍, 希望能够有效指导临床与社区护理工作者做好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护理工作,帮助老年人积极应对睡眠障碍,保证其能够健康快乐地享受晚年生活。关键词:老年人、睡眠障碍、护理进展据调查显示, 60岁以上的老年人 57% 会出现睡眠障碍。长期反复睡眠障碍会影响老年人原发病的治疗和康复,加重或诱发某些躯体疾病,是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1] 。据统计,我国于 1999 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 2010 年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 % ,也是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 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已有 2000 万左右,而且还有明显的上升趋势[2] 。因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以控制睡眠障碍对老年人的影响,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极其重要。 1. 睡眠障碍的定义睡眠障碍是指:由于睡眠的解剖部位发生病变或生理功能紊乱引起睡眠量的异常及睡眠质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发生某些临床症状,导致患者夜间入睡困难,不能长时间连续睡眠,夜间经常醒来或清晨早醒,第二天醒来没有满足感和精神充沛的感觉,主要以患者进入睡眠周期的潜伏期较正常延长,入睡过程中自身生理性感觉增多为主[2] 。如睡眠减少或睡眠过多,睡行症等,其中以失眠症最为常见。 2.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发病情况与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深度睡眠时间减少,甚至在高龄老年人中表现为缺乏深度睡眠,觉醒次数和觉醒时间增加。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觉醒之后再次睡着日益困难。尽管老年人花了更多的时间在床上,其实他们真正的睡眠时间很短。在老年人中,年龄相关性睡眠质量改变体现在睡眠类型和睡眠结构上[3] 。老年人虽就寝时间平均为 ~8 小时,但睡眠时间平均为 6~ 小时,觉醒次数及时间增加,睡眠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降低, Ⅰ期睡眠(浅睡眠)时间延长而Ⅲ、Ⅳ期睡眠(深睡眠)随年龄增长而缩短,60岁以上老年人的慢波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 10% 以下,75岁以上老年人的非快速眼动期及Ⅳ期睡眠基本消失,因此老年人睡眠障碍并非睡眠需要减少,而是睡眠能力减退。睡眠障碍能引起老年人觉醒时病态,如生活质量下降甚至致命性损害,所以,它是目前老年医学研究的重点[4] 。 3.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表现 夜间敏感性增高易受外界因素干扰,觉醒频繁,睡眠维持困难, 睡眠断断续续; 白天精力不充沛,常需要通过打盹补觉,睡眠过多甚至嗜睡, ; 睡眠规律改变,黑白颠倒,白天睡眠时间比晚上长; 早睡早醒,入睡困难; 睡眠时间缩短,多数老年人睡眠的时间不足 5h,浅睡眠期增多,深睡眠期减少,资料显示 65岁以上老年人深睡眠期只占睡眠时间的 10% 以下[5] 特殊类型的睡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SAS ) 、不宁腿综合症(RLS) 、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PLMS )、生理节律紊乱和失眠。65岁以上老年人中大部分患有两种以上睡眠障碍,其中 24% 为SAS, 且大多数未做诊断,45% 为PLMS,29% 为失眠,19% 为早醒,10% ~20% 为RLS, 也有人认为。老年人失眠率最高,且特别容易发生慢性失眠[6] 。 4. 导致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