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诸葛亮识人七法诸葛亮的《识人七法》: 人之性, 有温良而伪诈者; 有外恭而内欺者; 有外勇而内怯者; 有尽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 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识人七法”是诸葛孔明先生总结并提出来的。他主张在稳定的情绪中考察别人, 让其干事, 考察其人。他的“识人七法”就是面对面的直察人才的“志、变、识、勇、性、廉、信”, 即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危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第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志就是只志向。即对人的直接提问, 看其分辨曲折是非的能力如何, 以考察他的立场、观点、志向、爱好和兴趣。【向对方提出大是大非的问题, 看他的志向、志趣有何特点。人的许多行为都是观念的产物。古今中外具有深刻信仰的人, 无论是政治家还是宗教徒, 也无论是科学巨子还是军事间谍, 都可以忍受奇耻大辱与不白之冤。从这个意义上说, 要了解一个人是否值得你重用, 首先就得了解他的立场、观念、角度、位置。凡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含混不清、摸棱两可的人, 决不可委以重任。因为这种人习惯于见风使舵, 没有定性,最容易在关键场合、关键时刻损害国家、民族的最高利益。】第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穷就是穷尽, 变指应变。即提出尖锐问题并追根求源的探讨某个问题, 使其理穷辞少, 以考察人才阐述问题时的逻辑性和表达力,分析问题的应变能力和敏感力。【专门考察对方的机变或应变能力。自古用人的两大铁定法则是:一看德; 二看才。在官场上, 除了有许多贪官之外, 还有为数不少的庸官。贪官害国,庸官也误事。在诸葛亮看来,在诸多智能因素中,应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像马谡那样的人, 虽也有一些作为( 如建议“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之类,被诸葛亮采纳) ,但毕竟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为官一任,理应造福一方;但若缺乏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这一切也只能是镜花水月一场空。】第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咨就是咨询, 识就是见识。即让其对重大问题提出决策意见,看他有无远见卓识和雄才大略。【考察对方的见识。向对方提出方方面面的问题, 让他思考相应的计策, 看他的谋略是否深远, 看他的见识是否独特。古往今来, 官场之上的争斗是异常激烈的,这种争斗不仅包括小人之间的钩心斗角,也包括正邪、善恶之间的大冲突、大对决。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因此, 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 那些毫无计谋、遇事便束手无策的官员, 即使有心向善, 为上级解愁, 为百姓排忧, 也终究力不从心, 无法左右大局。】第四、“告之以危难而观其勇”。即让其处理一些艰难的事情。指明他所要经受的风险和面临的困境,看他的胆略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考察对方的勇气。俗话说:“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但还有一句话, 叫做“邪不胜正”。缺乏勇气的官员, 别说惩恶扬善, 就连自身也难保, 又怎能坦然面对乡亲父老的期盼眼神呢?诸葛亮在重用一个人之前, 常常人为地创造一个逆境, 观察对方是否具备足够的勇气战而胜之。毛泽东同志说过:“与天奋斗, 其乐无穷; 与地奋斗, 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不管怎么奋斗,都离不开一股闯劲、一股勇气。没有敢趟地雷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