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致橡树》名师教案1教学教材.doc

格式:doc   大小:41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致橡树》名师教案1教学教材.doc

上传人:vqjyga55 2020/6/7 文件大小: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致橡树》名师教案1教学教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致橡树》名师教案1《致橡树》名师教案教学内容分析《致橡树》是苏教版必修1第一专题的一篇课文,本诗主要内容是反对三种不正确爱情观,倡导一种独立平等、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的新型爱情观,塑造了一个美丽坚贞的“木棉”(女性)形象,用了象征化的手法。学习本诗不仅可以巩固与提高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其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而且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也有着重要意义,体现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对象分析本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都处在十七八岁情感朦胧、对爱情似懂非懂、充满着好奇与向往的年龄阶段,因此《致橡树》的教学内容,能够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他们对爱情方面的大道理反感,对于不实用的诗歌意象与象征手法不爱探讨,因此本诗的教学要深入浅出、独辟蹊径、充满情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领会诗歌的情感和主题,把握诗中的象征手法。:理解诗中所所倡导的新型爱情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以“竞赛”激发学习兴趣;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以“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诗中的意象与象征手法,理解诗中所倡导的新型爱情观。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教学方法主要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辅助教学方法:设疑激趣法、小组竞赛法、引导点拔法、讨论互动法、教学用具:多媒体、黑板教学课时:2课时一、激趣导入(7分钟)教学流程图二、简介释题(4分钟)三、学习新课(63分钟)◆听读◆默读◆引读◆竞读(以“读”为线,以“议”穿插其间,以“竞赛”贯穿全课)四、拓展延伸(10分钟)五、课堂小结(4分钟)六、布置作业(2分钟)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梁祝》的音乐,师旁白)“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这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句。同学们也知道古今中外很多有关于爱情的诗句吧,说来听听吧。(引导学生回答)“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外国有罗米欧与朱丽叶,中国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老师小结引入新课)同学们的心中可能也藏着一个类似爱情的东西,她朦胧美丽。同学们的年龄阶段也正是爱情观开始形成的时期,正确的爱情观会引导你们进入幸福的婚姻,而不正确的爱情观却会把你们带进痛苦的森林。那么什么是正确的爱情观呢?著名女诗人舒婷的诗《致橡树》,会给我们很多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二、: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诗”的代表人物,1952年生于福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今在福建文联工作。她的诗集有《双桅船》、《始祖鸟》、《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等。她的《致橡树》是“朦胧诗”的代表作之一。: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是倾诉表白之意。橡树:是一种常绿的高大乔木。致橡树:向橡树表达情意,倾诉衷肠。——那么“橡树”是什么呢?作者想向橡树表达怎样的情意、倾诉怎样的衷肠呢?让我们静听来自诗人心灵深处的对“橡树”真情表白吧。三、学习新课(重在读和议)“读”分:听读、默读、引读、竞读;“议”分:议关键词、议关键句、议生活事。教学时,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以“议”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