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出土文献“是〓”句浅析.doc

格式:doc   大小:89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出土文献“是〓”句浅析.doc

上传人:小雄 2020/6/12 文件大小:8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出土文献“是〓”句浅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出土文献“是=”句浅析杨锡全两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08级硕士摘要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天文气象杂占》中出现“是=帚慧”等五个“是=”句;湖北云梦睡虎地秦慕出土《日书-甲、乙种》共有类似“是=”句10个:甘肃天水放马滩1-号秦墓出土《日书-乙种》有类似的“是:句31个。同时,三种出土文献中均出现与“是=”句相似的“是谓”句,共51个。通过异种文献和同种义献对比分析,及同种文献中“是=”句和“是谓”句出现先后顺序的分析,再考察他出土文献“是谓”句和重文符号使用情况,发现“是=”即为“是时',重文符号七”即为上文“谓”之重文。从此,传统重文概念得以扩大。关键词出土文献“是::” “是谓” “谓”重文一问题的提出先秦“是”可否充当系词,语法学界一直存在分歧。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了帛书《天文气象余占》(又称《天文云气杂占》),文中出现了“是=帚慧”等五个“是=”句。这一出土文献中的“是=”句为系词“是”产生年代的讨论提供了新的材料。随后,1975年12月湖北云梦唾虎地秦某出土的《日书甲、乙利少共有类似的“是=”句10个。1986年3—9月甘肃天水放马滩1号秦墓出土的《日书乙种》有类似的“是=”句31个。关于“是=”,传统释读为“是是”,也即重文符号是对前面“是”的重文。对于后一“是”字的功能和性质,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裘锡圭(1979)、郭锡良(1990)等先生认为“是=”后一“是”字为系浏,山此得出系词“是”产生于先秦的结论。X寸此,王力先生保留自己的观点。■其二,唐任明(1998)、梁冬青(2002)等先生认为“是=”中第二个“是”字当为副词。唐饪明先生认为“是=”句后一“是”字当为“实”,表示肯定;梁冬青(2002)先生认为,此“是”字当为也作副词,用在谓语之前•充当状语,表示对事实的真实性、严重性,对其动作行为或事态进行强调。③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诸位先生对于“是=”句的分析仅限于文献中的“是=”句本身。④事实上,汉语是一个具有多方面联系的连续统,分析“是=”句这种特殊语法现象,我们必须有一个全局的、整体的把握,将其放到当时的语境和语法系统中进行考察,再结合其它相关材料,运用联系对比分析的方法,方能对其作出合理的解释。马王堆汉墓帛书、睡虎地秦简、天水放马滩秦简等出土文献中还有一种与“是:=”句近似的句型,即“是谓”句。通过研究,发现“是=”即为“是谓”,至文符号即为上文“谓”之重文。二“是="即为“是谓”本肴联系分析的原则,把三种文献中“是=”句和“是谓”句对比,并对二者出现之先后顺序进行分析,查看其它无“是=”句出土文献中“是谓”句的使用情况,再结合其它出土文献重文符号使用情况,得出出土文献中“是=”即为“是谓”的结论。(一)异种文献中“是=”句与“是谓”句。如:(1) 东门是=邦君子门贱人(《天水放马滩秦简-日书乙种》简18)(2) 东门,是胃(谓)邦君门,贱人弗敢居,居之凶。(《睡虎地秦简-日书甲利|》简119正3)两种文献的两个句子属同一-句话,且均出现于《日书》中。句(1)用“是=”句,而句(2)用“是谓”句。此可以说明“是=”即为“是谓”。联系考察,与句(1)句型相近的句子为:(3) 仓门是=富并居西南困居西北庖必南踹(简2)(4) 南门是=将军门可聚邦使客八岁更辟门廿(简4)(5) 屈门其主必昌富妇人必宜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