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轨道交通论文 1前言世界上机动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大多具有比较成熟与完善的轨道交通系统,有些城市轨道交通的运量占城市公交运量的比重已达50%以上,有的甚至已超过70%。在巴黎, 轨道交通承担70%的公交运量,这一比值在东京是80%,在莫斯科和香港是55% ,而我国的轨道交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发展速度很快,例如北京市的轨道交通规划方案, 计划在未来十年内, 全市轨道交通将以每年40公里的速度增长。到2008年, 轨道交通里程将达300公里; 到2020年, 轨道交通的总里程将超过1000公里; 上海市将在“十五”期间规划建成200km轨道交通线, 初步形成轨道交通骨架网线, 届时, 轨道交通的日均客流量将达到全部日均客流量的50%。尽管轨道交通建设具有明显的社会效应,但是在投融资上它具有投资大, 有能力投资的企业较少; 建设和回报周期长, 直接经济效益低, 不容易引起普通投资者的兴趣等特点。特别是在我国, 当前建设资金紧张, 仅仅依靠计划经济下的政府投资模式不能满足现实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 对轨道交通投融资的研究就变得非常重要。 2轨道交通投融资典型模式及国内外现状2 . 1政府财政投融模式政府财政投融资模式是以政府为投融资主体, 利用财政资金, 统一协调和组织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并在此过程中由政府作为信贷担保人, 进行一系列重大的融资引贷活动。该模式的优点是可以集中财力物力和人才, 加快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进度, 缺点是无法对建设者和经营者建立建设成本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大多以政府投入为主, 如新加坡的地铁建设全部由政府财政投入; 巴黎新线建设的出资比例一般为国家政府 40% , 当地政府40% , 企业自筹20% , 地铁公司本身负债为零; 东京地铁建设在19 91年也基本上由政府投资的;德国城市的地铁与轻轨建设资金,60%出于联邦政府,其余由州、市政府承担; 北京地铁1号线( 北京站-苹果园) 和2号线和上海地铁一号线也以政府计划投资为主。可以说, 在过去几十年里除了少数几个例子, 政府投入几乎成为所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中最重要的资金来源。2. 2商业投融资模式商业投融资模式是由一商业企业取代政府作为项目的投资主体,并采用商业原则进行经营,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运营、开发、投资回报与还本付息等。为使项目具有一定的赢利能力以吸引大型企业与财团的投资, 政府可以采取如给予项目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 包括交通政策和土地利用政策等等, 进行大量政府注资, 改进项目的资金运营状况, 创造良好的项目融资环境, 降低项目融资成本等措施。此模式适用于人口稠密、商业发达和熟地开的城市与地区。该模式以香港地铁的建设与经营最为典型, 其主特点是地铁是以政府划拨沿线土地给地铁公司, 由地铁公司进行房地产开发和商务经营方式获取资金, 政府为支持地铁建设还购买了约85亿港元的公司股份。值得注意的是, 为体现间接受益者对地铁建设成本的补偿, 政府一般采取转移支付的方式, 如政府给予项目公司某些土地、物业和税收方面的特许权, 以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间接效益部分能够充分返还给城市轨道交通建设。2. 3混合投融资模式混合投融资模式是指政府和私营公司的联合投资行为, 由政府财政向城市轨道交通开发部门提供补贴、减免税收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