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文档名称:

论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都市叙事论文.pdf

格式:pdf   页数: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都市叙事论文.pdf

上传人:pk5235 2016/3/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都市叙事论文.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盛于20世纪90年代的都市小说创作潮流是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重要构成,它在当代文学暖昧乖舛的都市叙事之后终于扬起了都市小说创作的旗帜,也接续和激活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中本就不甚丰沛的都市小说创作传统与创作资源。在承续传统的同时也体现出新的都市文化语境中的审美新质。于骤然的都市化进程中降临的中国都市,既是一种释放,也是一种围困。它以对一种强大的政治意识形态的终结放行和唤醒了个人内心对于生活的吁求与吁请。同时,它又一次因袭了固有的自上而下的一体化推行策略,这意味着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对人的威胁。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都市叙事就是在这一矛盾背景中展开的,其价值取向、感觉方式以及语言形式都传达了这个令人悲欣交加的时代的精神情状。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都市叙事在表现都市情境传达都市体验之间映现出都市化进程驳杂的文化症候性。论文主要以现代性理论为背景,解读20世纪90年代小说都市叙事中呈现的都市体验,并进而分析都市文本特征及其隐含的文化精神。论文的主干内容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概述都市沿革中的都市文学的生成,特别是小说都市这一书写方式的历史流变,以及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现代性意义。第二部分着重分析都市小说对于都市化进程中个人境遇的书写主题, 在纠结紧张的都市化进程中,最先触摸感知都市潮汐的是置身其间的都市人。亦乡亦城的精神漂泊,都市底层的生存之痛,中产阶层的消费迷狂,市场经济时代的精神裂变,都是都市化进程席卷下真切的都市体验。从都市小说书写的四个面向为切入点,探取这些激荡在都市生存者内心的斑驳感受,聚焦都市化进程中的个人境遇,并以此来观照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都市文化。第三部分着眼于文本叙事特征,从叙事者身份,诗化叙事,反讽与戏谑修辞策略,叙事声音的缠绕等方面解读20世纪90年代小说都市叙事的叙事姿态,分析叙事立场背后的文化精神。在批判与认同间的游移,在感伤与戏谑间的矛盾,叙事立场的重重缠绕与扭结之处雪藏着知识分子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主体敏感于社会神经颤动从启蒙立场向平民主义文化认同的转变。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都市小说更多聚焦都市狂乱节奏中人的精神瞬间相比,20世纪90年代小说都市叙事探入人之内心一隅折射都市化进程的错综行迹,多侧面地涉及了都市化进程施加于社会生活的种种影响, 完成了对都市化进程中人的精神历程的较为完整的呈现。关键词都市化进程,20世纪90年代小说,都市叙事 ABSTRACT The trend ofurban novels originating from the 980s and flourishing in the 1990s is an ponent ofliterature inthe th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Sambiguous urban narration,urban novels finally appeared,and alsocontinued and activated thetraditional and resources of urban novels of20m century thatwas continuing the tradition,urban novels reflected an aesthetic quality ofthenew urban cultural context. During thesudden advent oftheprocess ofurbanization,China’S cities are not only akind ofrelease butalso ended thereleaseof a politicalideology and waked uppersonal innerheartcalling forlife: At the same time,it inherited the inherent integration of top—down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nce again,which meant anew ideological threatfor human urban narration‘of 990’S novds was set inthis contradiction,whose orientation ofvalue,way offeeling and linguistic forms conveyed thespirit ofthisperiod 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