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文档名称:

为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doc

格式:doc   页数: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为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doc

上传人:2051982956 2014/4/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为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为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初步统计,2010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3266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比重达到80%,在血液制品、生物医药、生物育种、新型合金材料、智能电网装备、生物能源等领域具有一定的技术和产业优势。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郑州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全省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居全国第四位,一批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先后在我省建设生产基地。创新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77家,其中国家级16家;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66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2家,其中国家级7家。一批行业关键技术实现了突破。
但是,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突出表现在:一是产业规模小。%,%、%。二是创新能力弱。2010年全省发明专利授权量1498件,%,仅为广东省的1/10。三是研发投入不足。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四是科技人才匮乏。%,%、%,尤其是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缺乏问题突出。
(二)面临的形势。从国际看,新技术、新产业迅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仍然是支撑经济长周期增长的主导力量,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处于突破阶段,正在成为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各国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力图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从国内看,国家把“十二五”时期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夯实发展基础、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加大扶持力度,陆续出台财政、税收、市场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各省(区、市)纷纷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十二五”期间的发展重点,出台扶持政策,抢占发展先机,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新兴产业进一步深化布局调整
,部分新兴产业从沿海发达省份向中西部有条件地区转移的步伐加快。
从我省看,中原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明确提出支持中原经济区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我省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省拥有一亿人口,尤其是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消费需求将持续上升,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传统优势产业快速转型升级,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基础。
总体判断,“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优势、壮大规模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特别是国内各地所选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重点雷同,个别产业已经出现盲目建设、低水平产能过剩,推动产业发展的难度加大。因此,必须加强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发挥自身优势,顺应产业发展规律,明确发展目标、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采取有力措施,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基本思路、主要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基本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突出位置,以开放创新为动力,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重点,以企业为主体,加大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力度,着力推进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和示范园区建设,着力培育具有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努力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把生物、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培育成为先导产业,促进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打造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原则
———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引进相结合。既要强化自主创新,集中力量突破产业发展核心技术和实现产业化,增强自主创新发展能力,又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主动引进先进技术和行业龙头企业,走开放发展道路。
———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既要突出产业发展方向,集中配置资源,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领域和地方实现率先突破,又要加强产业发展总体部署,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促进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