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堰河旅游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一、堰河旅游业发展的背景与现状(一)堰河旅游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二)堰河旅游资源特征及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三)堰河旅游业发展优势与机遇二、堰河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一)战略目标、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二)堰河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三、旅游产品开发(一)旅游产品开发思路(二)旅游产品谱系(三)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四、旅游发展战略的组织实施(一)政府职能定位(二)产业组织建设五、旅游资源保护(一)开发保护原则(二)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三)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一、堰河旅游业发展的背景与现状(一)堰河旅游业发展的时代背景1、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进入转型时期,休闲旅游时代到来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一直以较高的速度攀升。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的全面发展给人们传统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社会运营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由此,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兴产业——旅游业正步入转型时期: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愉悦身心的休闲旅游转变。人们越来越渴望摆脱压力,去休闲、去放松、去追求一种更高的物质和精神的享受。一个以“倡导生活质量,追求个性价值,丰富文化生活”的休闲旅游时代逐渐到来,一种全新的生活质量观正在逐步形成。总体上,当今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如下几大趋势和特点:①以休闲为主导的旅游产业系统升级为全国旅游的发展重点。②旅游导向的休闲旅游城市,以此成为提升城市功能、推动城市经营的有效手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并以此带动乡村旅游成为当前中国旅游的热点。③旅游产业带动城镇发展。④旅游产业逐渐泛化,产业链延伸到餐饮、运输、酒店、商业、农业等多种产业,形成以旅游为核心的产业综合发展局面,产业结构形成高附加值。2、湖北旅游发展:以“一江两山”为核心,全面推进湖北旅游的发展2000年《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一江两山”联动开发的总体构想,以及湖北确定的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部署,为湖北省旅游业的大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江两山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区的构建是一个区域旅游一体化的过程,它将打造出湖北省最富有吸引力的一流旅游目的地,形成以襄樊、十堰、神农架和宜昌等城市为依托的鄂西北“旅游经济带”。襄樊市已被纳入“一江两山”大旅游区域,并被确定为鄂西北门户和主要的旅游集散中心。湖北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提出在倾力打造“武汉城市圈”的同时,使襄樊、宜昌两个副中心城市尽快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推动襄十随(襄樊、十堰、随州)、宜荆荆(宜昌、荆门、荆州)两大经济圈建设。旅游产业在区域经济合作的过程中具有强力关联带动,旅游在中部崛起中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襄樊市旅游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湖北率先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实施中将逐渐凸现出来。3、襄樊市旅游发展: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襄樊市地处鄂西北,雄踞中华腹地,扼守汉水中游,是鄂、豫、渝、陕毗邻地区30万平方公里内唯一的一座大城市,具有东西联结、南北交汇的独特区位优势大开发战略带来的机遇。襄樊市地处鄂西北,雄踞中华腹地,扼守汉水中游,是鄂、豫、渝、陕毗。襄樊市是西部开发的“桥头堡”,西部可以作为湖北省进击西部并实施“西进”策略的“跳板”。一方面,西部大开发为襄樊市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旅游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西部旅游资源的逐步开发,同襄樊的中原山水、文化形成鲜明的差异化和互补性,使襄樊同西部旅游城市互动发展,互为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的强外向带动性将增强襄樊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跳板”的“弹性”。“一江两圈”战略格局的确定、麻竹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生态经济示范村示范基地,使堰河旅游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二)堰河旅游资源特征及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堰河旅游资源特征(1)旅游资源功能齐全旅游资源的功能是指旅游资源能够满足开展旅游活动需求的作用和效能。堰河旅游资源赋存丰富,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宜人,境内山峰林立,千姿百态;山上草木繁茂,常青不衰;河水清澈透明,绿水悠悠,如情如梦。正所谓“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山川、河流、洞穴、山泉和珍稀动植物于一体的自然风光。堰河的这些旅游资源具有观光、休闲、度假等多种旅游功能形式,可以满足开展多种旅游活动的需求。(2)旅游资源综合性强堰河旅游资源丰富,几乎拥有所有的开展乡村旅游的资源赋存。有高耸挺拔的山体,林地和云雾等山岳景观;由谷地、河流及茶园组成峡谷景观;有农村独特的田园风光等等。表一堰河旅游资源种类内容1山水环境资源堰河村山体起伏绵延,兼具山地、高原和平原的部分特征和综合要素;小河与高山、丘陵相伴,山水相依,形成绿水青山、相映成趣的万千气象。2气候环境资源堰河村的高山气候宜人,造就了丰富的农业生产、四季物产、动植物、自然景观和人居环境、社会习俗等旅游资源。3生物资源和众多物种,形成了较好的自然生态体系与动植物体系,成为现代人推崇的天然氧吧、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