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蓝牙的介绍要想了解蓝牙的技术与应用,那么就必须要知道蓝牙是什么?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的无线电技术。能在包括移动电话、PDA、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等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之间的通信,从而数据传输变得更加迅速高效,为无线通信拓宽道路。蓝牙采用分散式网络结构以及快跳频和短包技术,支持点对点及点对多点通信,(即工业、科学、医学)频段。其数据速率为1Mbps。采用时分双工传输方案实现全双工传输。起源:蓝牙这个名称来自于第十世纪的一位丹麦国王HaraldBlatand,Blatand在英文里的意思可以被解释为Bluetooth(蓝牙)因为国王喜欢吃蓝莓,牙龈每天都是蓝色的所以叫蓝牙。在行业协会筹备阶段,需要一个极具有表现力的名字来命名这项高新技术。行业组织人员,在经过一夜关于欧洲历史和未来无线技术发展的讨论后,有些人认为用Blatand国王的名字命名再合适不过了。Blatand国王将现在的挪威,瑞典和丹麦统一起来;他的口齿伶俐,善于交际,就如同这项即将面世的技术,技术将被定义为允许不同工业领域之间的协调工作,保持着各个系统领域之间的良好交流,例如计算,手机和汽车行业之间的工作。名字于是就这么定下来了。蓝牙的创始人是瑞典爱立信公司,爱立信早在1994年就已进行研发。1997年,爱立信与其他设备生产商联系,并激发了他们对该项技术的浓厚兴趣。1998年2月,5个跨国大公司,包括爱立信、诺基亚、IBM、东芝及Intel组成了一个特殊兴趣小组(SIG),他们共同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小范围无线通信技术,即现在的蓝牙。而蓝牙这个标志的设计:它取自HaraldBluetooth名字中的「H」和「B」两  蓝牙标志的来历,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成为了蓝牙的logo(见图)。二蓝牙技术新标准 ++EDR标准,该标准在2004年已经推出,+EDR标准的产品也于2006年大量出现。+EDR标准在技术上作了大量的改进,。为了改善蓝牙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蓝牙SIG组织(SpecialInterestGroup)+EDR版本的蓝牙技术。 :由于有许多使用者在进行硬件之间的蓝牙配对时,会遭遇到许多问题,不管是单次配对,或者是永久配对,在配对的过程与必要操作过于繁杂,以往在连接过程中,需要利用个人识别码来确保连接的安全性,而改进过后的连接方式则是会自动使用数字密码来进行配对与连接,举例来说,只要在手机选项中选择连接特定装置,在确定之后,手机会自动列出目前环境中可使用的设备,并且自动进行连结。而短距离的配对方面,也具备了在两个支持蓝牙的手机之间互相进行配对与通讯传输的NFC(Munication)机制。NFC是短距离的无线RFID技术,在针对1~2公尺的短距离联机应用上,以电磁波为基础,取代传统无线电传输。由于NFC机制掌控了配对的起始侦测,当范围内的2台装置要进行配对传输时,只要简单的在手机屏幕上点选是否接受联机即可。不过要应用NFC功能,系统必须要内建NFC芯片或者是具备相关硬件功能。 :,透过设定在2个装置之间互相确认讯号的发送间隔来达到节省功耗的目的。一般来说,当2个进行连结的蓝牙装置进入待机状态之后,蓝牙装置之间仍需要透过相互的呼叫来确定彼此是否仍在联机状态,当然,也因为这样,蓝牙芯片就必须随时保持在工作状态,即使手机的其它组件都已经进入休眠模式。为了改善了这样这样的状况,,如此可以让蓝牙芯片的工作负载大幅降低,也可让蓝牙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彻底休眠。根据官方的报告,采用此技术之后,蓝牙装置在开启蓝牙联机之后的待机时间可以有效延长5倍以上。-3Mb/s1Mb/-/sNodes/Activeslaves7-16,777,184无限安全64/128-bit及用户自定义的应用层128-bitAES及用户自定义的应用层鲁棒性自动适应快速跳频,FEC,快速ACK自动适应快速跳频延迟(非连接状态)发送数据的总时间100m/s<6m/s政府监管全球全球认证机构蓝牙技术联盟(BluetoothSIG)蓝牙技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