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析米勒作品的艺术形象【摘要】在西方艺术史上,以农民形象和农村生活为主要描绘对象的画家并不多,米勒是其中一个,在艺术风格开始激变的十九世纪,米勒的作品似乎赶不上潮流。他没有追求光与色的强烈效果,相反使用极其概括,简化,甚至有些丑陋的形体和朴素的色彩去真实的表现农民和农村的生活情景,塑造了许多成功的艺术形象【关键词】巴比松画派;米勒;农民;艺术形象在传统意义上,能够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是以为艺术家具有的才能的标志。回顾西方美术史,安格尔的大宫女,委拉斯贵之的纺织女,等等无一不是因为塑造了与众不同的艺术形象而让人们记住了艺术家的名字和作品。米勒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绘画代表之一,也是巴比松画派画家之一。提起他,人们立刻就会想起他塑造的那些深入人心的农民形象,这些农民艺术形象已经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感染者后背的艺术家和普通的观赏者,他也因此被人们亲切的称为“农民画家米勒二一、艺术之源吴冠中曾经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对于那些伟大的艺术家,我总是怀着强烈的欲望想了解他们的血肉生活,钻入他们的内心去。所以,我想,如果想要认识这个画派,米勒的作品,最好去了解米勒的生活。1814年,米勒出生在诺曼底农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乡临海,土地贫瘠,不付出辛勤的努力急难以解决温饱,所以童年的艰苦生活对后来的绘画生涯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相间的新鲜的空气美丽的原野和淳朴善良的乡民给米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一生都钟情于脚下的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生活的农民米。因为他曾与他们一起劳动,一起生活,分享着他们的喜悦悲伤,这种情感使他一生都与农民和土地紧紧地联系一起。1837年,米勒来到巳黎,开始接受正规的绘画训练。但是他不满于学院派的死板教条式的教学方式,经常去卢浮宫向大师的作品学习。1849年,米勒定居巳比松,在这里完成了他所有的重要作品,度过了他艰苦而辉煌的一生。巴比松除了有迷人的景色和米勒钟情的乡村生活外,还有一大群和他志向相投,痴迷于艺术的朋友们。他的好多作品家喻户晓,用朴素的方法和高度概括的手法塑造了现在的名画作品如:《播种者》,《牧羊女》,《拾穗》,《晚钟》,《扶锄的男子》,《喂食》,《春》等一些的艺术形象,每一幅作品都是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所取景,不虚构画面,越是平凡的景致,越能是他施展才华。每幅画都是奋力劳作的农民,他的朴实的手法是一幅幅平凡的农村生活场-面放出奇光异彩。二、主要作品艺术形象赏析1、《播种者》时间:1850年;收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寂静的麦田里,播种的人大步向前,挥臂有力,播种希望。飞鸟在空中盘旋,寻觅食物,掠夺播下的种子,人物和大自然融合的恰到好处,正是一幅与大自然关系的壮丽图景。但是这幅画却受到了有些衣食无忧,高高在上的人们不安,他们在这幅画中感受到播种者那充满韵律感,似乎看到了类似六月革命时巴黎街头人民的形象。画家用一种雕塑般的单纯而简练的形象,概括地表达耐人寻味的内容。有的评论者指责这种充满同情的真实绘画不是绘画而是宣言。对此,米勒气愤的写道:“这么说,连我们看到凭额上汗水养活自己的人时就会产生的想法都不允许有了。”米勒的性格温和厚道,从来没有画过农民反抗的场面,但其实他的画就是对那些纸醉金迷高高在上的上流社会的一种抨击。这幅画的人物形象简洁概括,具有雕塑感,给人以苍茫沉寂,质朴凝重的艺术美感。2、 《拾穗者》时间:1857年;巳黎卢浮宫藏《拾穗者》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