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西安浐灞生态区的规划实践和思考规划先行生态立区                                     ——西安浐灞生态区的规划实践和思考浐灞生态区是西安市于2004年9月成立的新区,位于主城区的东部,离市中心10公里,总面积129平方公里。浐河、灞河自南往北穿过本区。这块南北向带状区域在西安市历次总体规划中被定为发展预留区,在西安“十一五”规划和西安市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中,都被确定为重点发展的区域。经过6年的努力,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坚持生态立区的规划理念,走创新之路,一个污水横流、垃圾成山、沙坑遍布的生态重灾区正在变为水绿相拥、宜居宜创业的生态新城。规划先行的前提是研究先行富庶的“八百里秦川”和“八水绕长安”的优美自然环境,是周、秦、汉、唐十三代王朝选中西安的重要原因。浐河灞河是“八水绕长安”中著名的二水,自然环境优美,人文荟萃,史上有“浐灞之间,三辅胜地”之说,留下众多千古绝唱和文化遗存。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浐灞风光不再。浐河成了西安东部的“排污渠”;500万立方米的垃圾使10余处河段变成垃圾山;过度挖沙造成浐灞河床严重下切(达6米之深),地质灾害隐患严重,甚至曾造成灞河桥跨塌、陇海线中断。按照西安城市总体规划和西安“十一五”发展规划,浐灞生态区肩负三大任务:一是生态重建,修复浐灞的生态环境,成为西安的生态补偿区;二是满足疏散老城人口和城市扩容的需要,建设一个宜居新城;三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西安城市功能,提高西安综合承载力,建设一个宜创业的新城。凡事预则立。经验一再证明,一个城市或者一个新区,要建设好,首先要搞好城市规划。我们的体会是规划先行的前提是研究先行。为了搞好规划,我们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研究的内容涉及浐灞未来15年的功能定位、远景目标、发展战略和路径,产业特色,生态重建和环境保护,地区历史文化及对浐灞新区现代建设的启示等等,共十几个课题。还专门研究编制了绿色发展纲要。经济、社会、环境、规划、生态、水资源、文化以及策划咨询等有关方面的著名专家,做了大量前瞻性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建议。通过这些研究明确了浐灞生态区总体规划的思路和目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立区的规划理念,以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为目标,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尊重历史文化,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发展符合区域特色的产业,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宜居宜创业的生态新城,一个人和自然、产业和人居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城;确定了生态优先的原则,走先治理后开发的路子;明确了“河流治理带动区域发展、新区开发支撑生态建设”的发展路径。结合规划、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开展新的专题研究。生态立区民生优先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开始了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举办了国际招标,并多次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和各有关部门参加总体规划的咨询评审。认真分析探讨怎样落实生态立区的理念,用好机遇,化解威胁,变劣势为优势,把优势发挥到最大,建设宜居宜创业的生态新城。结合浐河灞河等自然资源的潜在优势,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决定运用“大开大合、大疏大密”的布局手法,确定了“一心三翼”(核心区、北翼、南翼、东南翼)的规划格局。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城市规划的根本出发点,营造优美舒适方便的居住、工作环境。在“一心三翼”的每个片区里,集约利用土地,紧凑发展,充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