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胀缝处理的探讨.doc

格式:doc   大小:4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胀缝处理的探讨.doc

上传人:小雄 2020/6/23 文件大小: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胀缝处理的探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胀缝处理的探讨一、引言我国丰富的资源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其使用寿命长、养护费用小的优点,缓解了我国道路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符合我国的基木国情。目前我国公路、城市道路中水泥混凝土路面还占很大的比重,并将长期与沥青路面并存发展。为了更好的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现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突出问题——胀缝的病害问题做一点探讨。二、 胀缝的病害胀缝的病害集中表现为胀缝两侧的板块挤碎破角、错台、啃边,出现这样的病害主要原因是从思想对胀缝施工不重视、不按规范要求施工、未能按要求进行养护,主要表现为:片而理解“胀缝应少设或不设”,认为胀缝无关紧要。在灌缝时石渣掉入缝内或灌缝前缝内石渣未清净造成胀缝无法伸长。施工中传力杆及套管的安装位置不正确,传力杆放置时未用支架固定或固定支架不牢固,胀缝处相邻板块分两次浇注时两侧未同时固定传力杆,先施工一侧因机械振捣造成杆端或套管端下降,后浇的一侧因不断被碰撞虽经调整仍然难以保证传力杆垂直于胀缝平面,当胀缝变形时传力杆阻碍了混凝土伸长,并形成混凝土板的板顶或板边劈裂破坏。清理胀缝时,因施工不当,造成胀缝边缘破坏,然后用水泥砂浆修整补缺,造成边缘两侧混凝土强度较低,强度低的胀缝边缘混凝土首先破坏。填缝料施工不规范,胀缝下未设防水设施,造成路面基层浸水,在车辆荷载的反发作用下破坏,造成血板断裂、错台。三、 胀缝的设置胀缝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因温度变化,混凝土板内产生的应力,笔者认为在进行胀缝设置时应如下考虑:冬季施工季节施工时,胀缝一般每100〜150m设置一道;夏季施工时,如板厚大于等于20cm,可不设胀缝,其它情况施工时一般200〜250m设置一道。城市道路交叉曰各向切点处需设置胀缝G与固定构筑物相接处应该设置胀缝。一般情况下在转弯半径R<150m的平曲线和曲经半径Rvl5()m的竖曲线应设置无传力杆型胀缝。竖曲线可以在变坡点处设置无传力杆型胀缝,但对于凹形竖曲线可以不设胀缝,因为温度产生的张力相当于给混凝土血板施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预应力,属于对板块有利的应力。纵坡小的城市道路在凸形曲线上一般可不另外增设胀缝。四、胀缝的构造关于胀缝的构造型式在设计规范、设计阁纸及一些专业书籍中都很明确,这里不再多做介绍,但在排水不畅路段,一般构造型式胀缝的防水效果往往不理想,容易引起路血基层浸水造成路而断板或错台,如果在普通的胀缝下铺设二毡三汕防水层,则能有效地预防因胀缝路面基层浸水而造成的病害。五、胀缝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根据胀缝的破坏机理分析,胀缝施工应做到以下几点:传力杆:胀缝传力杆的定位是否准确是胀缝施工成败的关键,传力杆要求必须清洁无锈,长度尺寸符合设计要求,端部应光滑,传力杆的硬质套了端部必须封闭,严防混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