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四章沥青和沥青混合料     一、 沥青材料    1、沥青基本概念     了解:沥青大致的分类,沥青组分的概念。     )地沥青(1)天然沥青(2)石油沥青2)焦油沥青(1)煤沥青(2))按原油成分中含蜡量分⑴石蜡基沥青(含蜡量>5%);⑵中间基沥青(也称混合基沥青,含蜡量3~5%);⑶环烷基沥青(也称沥青基沥青,含蜡量<3%)。2)按加工方法分⑴直流沥青:温度稳定性和大气稳定性差;⑵溶剂沥青:常温下为半固体或固体;⑶氧化沥青:常温下为固体,比直流沥青热稳定性好,高温抗变形能力好,地问变形能力差,易于出现开裂现象;⑷裂化沥青:硬度大,软化点高,但是粘度、气候稳定性比直流沥青、氧化沥青差;⑸调和沥青:用调和法生产的沥青,按沥青的质量要求,将几种沥青经调和、调整,使沥青组分之间的比例达到的要求产品。3)按常温稠度分⑴固体沥青⑵粘稠沥青⑶液体沥青4)按用途分⑴道路石油沥青⑵建筑沥青5)按改性方式分⑴聚合物改性沥青I类,SBS类(I-A,I-B,I-C,I-D)(SBS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的嵌段共聚物,属热塑性橡胶,具有优异的低温性能,在-75℃仍保持柔软性,脆点-100℃,常温下呈橡胶态,加入热沥青...)II类,SBR类(II-A,II-B,II-C)(SBR沥青改性剂是在丁二烯橡胶的基础上接枝苯乙烯等单体,专为沥青改性而生产的一种丁苯橡胶)III类,EVA、PE类(III-A,III-B,III-C,III-D)(EVA是石油化工产品,是乙烯和醋酸乙烯酯在有催化剂时形成的共聚物,是具有一定弹性的热塑性树脂。在常温下是透明颗粒(也有粉状产品,有轻微醋酸味)(2)橡胶粉改性沥青(3)硫磺改性沥青(4)抗剥剂改性沥青(5)乳化沥青沥青具有良好的黏性、塑性、耐腐蚀性、憎水性。同矿料拌和,粘结力很强,是很好的筑路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高温稳定性、)沥青质:(1)溶于苯,而不溶于正庚烷的黑褐色固体,(2)沥青中含5~25%;(3)对沥青的热稳定性,流变性和粘性影响大;(4)其含量越高,沥青软化点越高,沥青也就越硬,越脆。2)胶质:(1)溶于正庚烷的深棕色固体或半固体;(2)有极性,能影响沥青中沥青质的分散性;(3)有很强的黏附力;(4)其与沥青质之间比例决定了沥青的胶体结构类型。3)芳香分:(1)沥青中分子量最低的环烷芳香化和组成;(2)沥青中含量20~50%(3)深棕色粘稠状液体;(4)对其他高分子烃类物质有较强的溶解能力。4)饱和分:(1)是由直链和支链和烷基烃及烷基芳香烃组成;(2)沥青中含量5~20%;(3)是颜色较浅非极性稠状油类;(4)沥青随其含量增加稠度降低,温度感应性增大。掌握:沥青适应性气候分区的原则,分区方法及沥青标号的选择方法。D、沥青适用性气候分区原则。《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1)气候分区三原则⑴高温指标:近30年内最热月的平均日最高气温平均值作为反映高温和重载条件下出现车辙等流动变形的气候因子,作为气候区划的一级指标;⑵低温指标:近30年内极端最低气温作为反映路面温缩裂缝的气候因子,作为气候区划的二级指标;⑶雨量指标:近30年内年降雨量的平均值作为反映沥青路面受雨(雪)水影响的气候因子,作为气候区划的三级指标。2)分区方法⑴高温分区指标,一级区划分三个高温气候区123气候区名称夏炎热区夏热区夏凉区最热月平均最高温>3020~30<20⑵低温分区指标,二级区划分四个低温气候区1234气候区名称冬严寒区冬寒区冬冷区冬温区极端最低气温℃<--~--~->-⑶雨量分区指标,三级区划分四个雨量气候区1234气候区名称潮湿区湿润区半干区干旱区年降雨量(mm)>10001000~500500~250<250沥青路面温度分区由高温和低温组合而成,第一个数字代表高温分区,第二个数字代表低温分区,数字越小表示气候因素越严重。高温气候分区数字偏小时,应采用高温稳定性较好的沥青;低温气候分区数字偏小时,应采用低温稳定性较好的沥青;再有就是雨量分区,数字偏小的,就要考虑水稳性。    2、针入度     了解:沥青粘滞性含意:是沥青在外力作用下,沥青粒子产生相互位移时抵抗剪切变性的能力粘度是沥青在规定的条件下流动时形成的抵抗力和内部阻力的度量,也称之为粘滞度。针入度所表示的意义,与沥青粘稠性的关系:针入度是在规定温度和时间内,附加一定质量的标准针垂直贯入沥青试样的深度,。沥青的针入度是表征粘稠沥青条件粘度的一种指标;在表示沥青粘稠度大小的同时,针入度范围还用于沥青标号的划分。两个指标都可以表现沥青的黏度,针入度试验是一种用于量测沥青胶结料稠度的经验性试验。通常在25℃温度测针入度,该温度大约为热拌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