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怀疑与学问顾颉刚.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怀疑与学问顾颉刚.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20/6/23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怀疑与学问顾颉刚.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怀疑与学问顾颉刚 「学者先要会疑。」 — —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 —张载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 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 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己亲自去观察。 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己亲自去观察。 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见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见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我们对於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随便轻信,便是怀疑的精神,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随便轻信,便是怀疑的精神,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我们听说古代有三有三皇 五帝 ,便要问:这是谁说的话? 我们听说古代有三有三皇 五帝 ,便要问:这是谁说的话? 最先见於何书? 最先见于何书? 书是何时人著的? 书是何时人着的? 著者何以知道? 著者何以知道? 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便要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飞动的甲虫? 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便要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飞动的甲虫? 有什麼科学根据? 有什么科学根据?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对於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先经过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 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先经过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 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个步骤以后,那本书才是我的书,那种学问才是我的学问。 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个步骤以后,那本书才是我的书,那种学问才是我的学问。 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 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 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就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获得新发明,怀疑精神也是基本条件。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就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获得新发明,怀疑精神也是基本条件。 对於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躲懒。 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躲懒。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做学问。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做学问。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进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鍊出来的。 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进步,许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