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强化语言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语言实践能力语言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培养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言实践环节,可以为学生创造理论与实践结合机会,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及早适应社会。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发与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呢?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学术界、教育界极大关注。很多学者、同仁都提出了自己高见,他们大多把改革重点放在课程体系、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任务繁重、课时紧张情况下,要提高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就必须强化语言实践教学环节。一、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总结有效实践教学方法 ,纳入现代汉语知识、普通话教学、汉字教学等课程标准中,纳入教育教学与学生技能训练中。现代汉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法规为依据,系统地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培养与提高学生理解、剖析与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各项工作,特别是语言文字教学与科研工作打好基础。”[1]也就是说,达到“三基”、“三能”,这既是现代汉语教学目标,也是所有语言课程教学目标。 ,如设计实践性较强练习题、思考题等。这几年,我们在普通话教学中一直进行方言调查、对话练习等;在现代汉语知识、汉字教学中加入对日常生活趣闻剖析、社会流行语搜集等。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师生之间良性互动,运用启发式、答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性与创造性。美国教育家杜威在他“活动化教育理论”中指出“教育及生活”,生活中心是“活动”,提出以学生为本,实施活动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欲,培养学生创造力[2]。 ,要体现实践教学环节评价内容。语言实践教学评价包括校外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评价等。秦文孝教授对本教改评价是:“语言实践教学活动突出了实践在语言教学中重要性,注重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培养,特色鲜明,针对性强,教学效果显著,值得提倡与推广。”学校教学督导严安正说:“语言课程采用了灵活多样教学方法,课内实践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形象而有趣,改变了过去讲练脱节弊端,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极大帮助。”在学生评教活动中,语言课程教师得到了学生高度认可与一致好评,满意率在90%以上,在学生中形成较好口碑。二、课外安排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实践活动 。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是不同方言区人们通用交际工具,是以汉语授课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语言,因此,学好普通话是在校学生理所当然事。语言课程都设有语音这一部分,专门介绍语音知识,但由于普通话是“口耳之学”,学好理论远远不够,重点应该放在帮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迅速准确地增强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上。具体做法有:第一,开展各种朗诵比赛。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因此,我们把语音理论实践延伸到第二课堂,通过灵活方式,检验学生学习语音理论结果。第二,听广播、看电视。学校有广播站,每天七点钟、十二点、下午六点都有半个钟头广播,走在校园里,听着优美散文或是与谐悦耳歌曲,未尝不是一种享受。第三,积极参加各种表演活动。学校有各种各样社团,这些社团,每逢节日,就为大家送上精彩演出,有小品、歌舞、诗朗诵等。尽管水平有限,可大家就是喜欢看。他们觉得亲切、真实、精彩。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