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传染病,以乙肝和丙型肝炎的发病率最高,自然转阴率低,治疗效果差,病程迁延,且与肝硬化、肝癌等的发生及发展显著相关,因此一直是人类希望重点攻克的疾病之一。在广泛采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筛查后,输血后乙型肝炎的发病率逐年降低,国外报道仅占输血后肝炎的5%—10%;而输血后丙型肝炎则占大部分,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全世界HCV感染者已超1亿人,其中我国约40%。随着CHOO等成功克隆了HCV的特异性基因片断后,有关丙型肝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全面铺开,在丙型肝炎诊断,基因克隆,致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治疗等方面获得了大量高水平成果,近10年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一)丙型肝炎研究的重要历程:重要记载时间可传播的黄疸18世纪以前肠道外传播的黄疸1885年提出甲型和乙型肝炎的存在1940年甲型和乙型肝炎流行特征的区别1950—(NANB)1989年9月东京国际NANB肝炎及血液传播性疾病会议上明确将NANB肝炎命名为丙型肝炎HCV(二)丙型肝炎病毒生物学特性感染者病毒血症水平较低,多为102—103CID/ml。()少数可达成104CID/ml;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可在肝细胞浆内形成管状结构;滤过试验证明病毒颗粒直30-60nm之间;HCV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病毒对有机溶剂如氯仿敏感;病毒的最低沉降系数140s,-.包膜糖蛋白7nm表面有7nm长的突起:内30-35nm核心颗粒含病毒的核酸。病毒的抵抗力:HCV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不强,。使用1:1000的甲醛37℃小时甚至使1:2000的甲醛37℃96小时即可灭活病毒。加热100℃5分钟或60℃10小时也可使病毒失去感染性。在血液制品过程中,如果加热60℃30小时可以保证血液制品在HCV彻底被灭活,联合使用β-丙烯内酯和紫外线同样可有效地灭活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