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复习.docx

格式:docx   大小:25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复习.docx

上传人:kunpengchaoyue 2020/6/29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复习.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复****观刈麦【原诗】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 ,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赏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诗歌一开头便交代了写作背景,表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 接着“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两句描写了妇女带着小孩赶往田间地头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水送饭的情景。 随后,写到了青壮年们的劳累和辛苦,他们“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不顾烈日的烘烤,脚踩发烫的土地,不辞辛劳地在南冈麦田低头收麦。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尽管他们已经筋疲力尽,但为珍惜这昼长的夏天也顾不得炎热太阳的炙人了。 诗到此处,一家人辛苦忙碌的景展现在我们面前,为此读者也给予了深深的怜悯之情。 接着,作者又描绘了令人心酸的图景。“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手悬敝筐。”一个贫穷的妇女怀抱幼小的孩子,手里提个破篮子在一旁拣拾收麦时遗落的麦穗。“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原来为了缴纳官税,她家买光了田地,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着别人收割时散落的碎麦来过活,真是令人同情与伤心。以上描写的两种情景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的艰难生活, 他们辛苦忙碌的种田,但仍然没有保障,今天的割麦人很有可能成为明天的拾麦者,这强烈的讽谕尽在其中。【中考预测】: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2•观刈麦和《》有哪些相似?答: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3•《观刈麦》中从侧面表现天气十分炎热的句子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4•《观刈麦》中有一句\\\'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请问听者\\\'悲\\\'从何来?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月夜刘方平【原诗】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赏析】本诗写的是初春月夜黎明前的情景。 夜深人静,月光斜照着半边庭院;北斗星和南斗星横斜着,天将亮了。低微唧唧的虫鸣声,第一次透进了绿色的窗纱,春意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诗的前两句写环境的幽静,后两句写感觉到春天的气息。以 “虫声新透绿窗纱”来表达春回大地的信息,“透”字传神,读来亲切有味,境界全出。【中考预测】5•“更深”“阑干”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答:“更深”是夜深的意思(“阑干”是横斜的样子)6•“虫声新透绿窗纱”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答:诗句描写了蛰虫涌动,春天来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喜悦(惊奇、喜爱)的心情。7•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春江水暖鸭先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商山早行【原文】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赏析】这是一幅早行图。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